每次见到赵新胜,村民都少不了问问村里下步的变化。
这里是离西安最近的一个村子,这里距离飞机场只有10分钟的车程,然而,这里却成了泾阳县最“穷”的一个村。因为这个村子没有一块像样的路,不发达的灌溉让这里生活的人常常是靠天吃饭,这里的汉子很多还没有娶亲。
他是这个村里长大的农民,他是外出打拼的商人,如今,他回来了,踏踏实实当起了村官,踩在刚修好的水泥路上,他说:
本报记者 马元聪 沈广睿 实习生 王利 文/图
6月11日上午,当记者赶到泾阳县高庄镇新庄村,见到赵新胜时,他正慢慢地走在村里刚修好的水泥路上,似在散步,似在思考。银灰色的水泥路在太阳下显得格外干净甚至刺眼,因为正赶上麦收,村民大多都在地里。“这几代人走的老土路终于变成了水泥路,这是我为乡亲们做的第一件事!”赵新胜俯下身子,用手轻轻搓着路面,珍惜而欣慰。
29年后,富了的他又回乡当起了农民
赵新胜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17岁时就去当兵,扛过枪、打过仗,在老山的炮声中锻炼了他军人的意志和勇气,退役后的他成为普普通通的一名工人,然而短短一年,他便毅然下海,投身到商业的战场中。
“我是普通农民,又没什么学历,更没有经商的经历和资本,创业之初的艰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新胜告诉记者,那15年的经历对他来讲是非常宝贵的,“为了积累发展资金,卖过水泥,搬过砖,几乎什么苦活、脏活我都干过,现在回想起来还为当初的勇气激动不已。”直到2006年,我靠着多年打拼的积累在西安成立自己的公司,“虽然公司现在发展得很好,但是,每次回村里看老母亲时,走在村里那泥泞不平的老土路上,看着村民落后贫穷的生活,看到大小伙子为找媳妇而发愁时,心里总是堵得慌。”
赵新胜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他决心回到老家,踏踏实实当个农民,和乡亲们一起致富。“没想到,村里的父老乡亲给了莫大的支持,选我当了村主任,当时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改变这里几辈人走的烂泥路。”赵新胜说,从3月10日开工到4月10日路修好,只用了短短一个月,修路时,很多村民都自发投入到修建队伍中。“虽然自己垫支了100多万元,但是看着村民走上平坦干净的水泥路,看着小车也能开到家门口,心里甭提多高兴。”
修路是第一步,要让村民彻底富起来
记者了解到,新庄村有230户,村民960多人。“因为只靠种田为生,没有任何产业,所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留下就是老人和小孩了。”赵新胜告诉记者,他粗略估算了一下,村民人均一年的收入不到3000元,所以,修路只是第一步,他要利用一切优势将新庄村打造成为现代田园都市示范村。
“其实,新庄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汉景帝阳陵,南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西邻西汉高祖皇帝长陵,北望滔滔泾河及明崇文塔。同时,我村又是西咸新区中的秦汉新城板块和泾河新城板块交界区域,多条公路在此交会。”赵新胜说,这里的农业基础良好,地势平坦,光线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良好的土壤基础很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所以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我希望和村民一起将新庄村建设成为秦汉历史文化旅游消费基地、菜篮子基地、现代田园都市的示范村。”赵新胜说他要让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0000元。
采访中,村民们对于这个给他们办实事的小乡党直翘大拇指,“看着这新修的路,我们就对他有信心,我们想改变,也相信他能给我们带来改变。”今年56岁的村民田彩告诉记者,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路再难走都没想过还有人免费给他们修,如今她和几个村民成了这村路的护理员。“护住路,就是护住了幸福,有了赵新胜,就有了奔向富裕的盼头。”
【记者有话说】:如果在你的小区、你的周围、你身边,有很多默默做着小事,却常常感动大家的人,联系我们,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听他们的故事,讲他们的小事,品味他们与你有关的点点滴滴。记者小马等你来找:13891020058 (D)(4)
新闻推荐
六月的天分外蓝 ——咸阳市“三夏”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走笔
咸阳市想方设法为秸秆寻找“出路”,使秸秆变废为宝,农民有效增收本报记者刘伟实习生陈泽透过车窗,望着一闪而过的一畦畦麦茬地,司机张鹏多了些许快慰。在他一连几天的拉运行程中,几乎没有看到一处冒烟...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