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刘聪博
一
我生于一九六一年,这是一个既缺饭吃也缺书读的年代。缺饭吃难受,缺书读更难受。缺饭吃肚子饿得慌,缺书读脑子空得慌。
小孩天性向往读书。我五岁半就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了。那时,村上的小学只有一位张春宪老师,张老师既是校长也是老师,既是班主任也是炊事员。全校五个年级,学生都在一个教室,从低到高排座位。张老师每次上课先给其他四个年级的同学布置一些作业,接着给一个年级讲课,这个年级讲完了,再给别的年级讲。一年四季,张老师就这样轮流给全校的学生上课,忙得不可开交。也许是因为仅有一位老师,每个年级只开语文、算术两门课,当然也只有语文、算术两本书。学校除了课本也没有其他书,我便借其他年级同学的课本看。看完了又没书可看了。要是哪位同学带来一本小人儿书,很快就会成为全校学生关注的焦点人物,一下课好些同学围在一起看着、说着、笑着。
教育往往有时代的影子。记得上二年级时,课本薄了许多,满是毛主席的语录和最高指示,有的学期竟连很薄的课本也没了,成天学毛主席语录,背毛主席语录。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能熟背“三老篇”和许多毛主席语录。
亲人是儿童的启蒙老师。二哥属蛇,大我八岁,村上第一高个儿,又白又瘦,是个书迷,常常读到深夜。有时,母亲睡了一觉醒来,看灯亮着,就说:“都半夜了,还不吹灯。”二哥赶忙“噗”的一声吹灭煤油灯,溜进被子,过一会儿,推开手电,猫着腰,顶着铺盖看起书来。二哥天资聪慧,记忆惊人,读书甚多,常给我们几兄弟和村子里的小娃讲故事、奇事、怪事、趣事,他走到哪里身边总会围着一群小娃。二哥是我们三兄弟最崇拜的能人。他看过的书,就给我们三兄弟轮流看。
二哥在外工作回家时,每次都会给我们三兄弟买几本小说和小人儿书。每当知道二哥回来的日子,我们三兄弟就跑到大梁上不停地眺望着远方,盼着二哥早点回来。一旦二哥走入我们的视野,我们飞跑而下,奔向二哥,老远叫着:“二哥——二哥!你回来了!”二哥高兴地答着:“回来了!回来了!我给你们带有书。”我们扑向二哥,拉着他的手,抢着拿行李和军绿挎包,迫不及待打开挎包看二哥带的什么书。二哥回家的日子,是母亲最高兴的日子,是我们三兄弟最开心的日子,也是我们如饥似渴、通夜读书的日子。二哥不仅带给了我们快乐,而且带给了我们希望,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我们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旺盛动力。二哥的言行深刻影响着我们三兄弟的思想、品格和追求,也深刻影响着我们三兄弟的人生。我们三兄弟在那个缺吃少书的年代,因有二哥的呵护,竟然在小学阶段就通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封神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巴黎圣母院》等中外名著。也是因此,我们三兄弟都酷爱读书,酷爱文学,酷爱写作。四弟的散文和杂文颇有水平,五弟的韵诗才华让我惊叹。二哥虽然离世四十年了,我们几兄弟时常想起二哥。我曾梦见二哥,还是那么高,那么白,那么瘦,脚穿运动鞋,背着大书包,走在回家的大路上。
二哥,你那书包里是给我们三兄弟带的书吗?
二
读书少年走天下,哪里有书哪为家。上中学的时候,我喜欢和爱读书的同学交换图书。初一暑假,邻村的一同学告诉我,他老屋有很多书,约我前去。午饭后我俩动身,翻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穿过一坡又一坡密林,到家一会儿天就黑了。其父母辈份很高,我把二老叫:“太!”二老见过我,知道咱爱读书,同是一门人,又是儿子第一次约来的好同学,自然特别热情,净把平时攒下的吃喝拿出来不停让我吃。我急着想看他家的藏书,随意尝尝就和同学爬着木梯登上二楼。窗口安着一张床,床前放着粮柜,其上放着两个黑乎乎的箱子。他揭开左边箱子,里面全是小人书。他又揭开右边的箱子,里面全是小说。我惊呆了,从来没见谁家有这么多书!我犹如饿久了的小伙子,恨不得一下子全把这两箱书吃进肚子,装进脑子,爬在粮柜的煤油灯前着迷地翻着、看着、想着、看了一本又一本。忽然,听见老太叫我下楼吃早饭,我才知道看了一夜书。
书到迷处不知累。一连三天,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就在楼上看书。第三天夜里下起了大雨,他们家半尺厚的草房多处漏水,老太连忙找来塑料纸盖在书箱上。我怕麻烦老太,急着要回家。老太一再说:“我们从来没见过你这么爱看书的娃子!我们刘家有这样的娃子何愁将来没有出息。你在这儿看书,我们二老从心眼儿高兴!你不要着急,把书看完再走。”雨一连下了五天,我一连五天沉醉于那两个黑箱子的世界。
四十年过去了,两位老太早已先后辞世,二老慈祥的微笑仍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三
读书的崇高境界是明智悟道,从善而为。回想自己上初中以后的四十年,除了学习、工作、吃饭和睡觉外,我的空暇几乎全是读书。我在上师范期间,课余老在教室读书,是借书最多的学生。周末,我常常去新华书店一呆就是一天,多次成为当天最后一位被劝离的读者。缘于自己爱读书、爱写文章,师范毕业后就选调到安康地委办公室从事文字综合、政策研究工作。党委办公室的工作无所不包,常常涉及自己从未学过的知识,工作任务繁重,要求标准极高,完成时限紧迫,推迟一分钟就可能误大事。为了适应捉摸不定、变化多端的工作任务,我大量阅读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等诸多领域的政策、法规、文件和基本知识,分类剪辑了几十本重要资料,写了一百多本读书笔记。调离安康时,搬家用的面包车除了坐人,装了几十箱书籍和资料。咸阳市委一位副书记见状后,感叹地说:“这小伙子咋竟搬的全是书!”老领导哪里知道我除了亲人只有书,真真是离不开亲人离不开书!
我在两地市党委办公室工作的二十一年,是任务最重的二十一年,是读书最多的二十一年,是吃苦最多的二十一年,是加班最多的二十一年,也是积累经验最多的二十一年。
读书久了,读书就成了爱好、成了习惯、成了寄托、成了生命。几十年来,我每年都会选读一些陌生学科的代表著作。2011年,我通读了女儿在北京选购的《地貌学原理》、《普通地质学》、《海陆的起源》、《最新天文观测手册》,知道了宇宙和地球许多神奇有趣的知识,对自然充满着敬爱、好奇和思索。
四
我平时不爱商店爱书店。前些年,妻逛商店老希望我陪她。几次下来,她见我转转坐坐,疲惫不堪,就不再叫我了。
四十年来,我每过一两周就要去书店看看,一个书架一个书架瞅着书名,一见新书就要翻翻内容,碰到喜欢的书毫不犹豫购买,少则三五本,多则十几本,常常把身上带的钱用光,好多次现钱不够,赶回家取,生怕卖完碰不上了。还有好几回因买书过多没了生活费,只好借钱维计。妻说我爱书如命,买书如痴。
奇书自有奇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安康地委机关工作。新任的地委副书记刚从中央党校学习结束,带回一些新书。他特地借我阅读尼克松总统所著的《领袖们》。尼克松这位改善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家,描写了他相识的一部分著名首脑,其中有中国的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位美国总统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将毛泽东和周恩来刻画得栩栩如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两位政治家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从此,我一心寻购《领袖们》,走到哪儿找到哪儿。2001年去四川探亲,路过都江堰山上的一旧书摊,眼前一亮,一本七成新的《领袖们》。我问:“《领袖们》多少钱?”“三十元。”我没还价,就买下了。《领袖们》让我苦苦寻找了十六年!我如获至宝,藏于秘处。
书命如人。1983年春天,我在安康新华书店发现了《彭德怀自述》,定价九角八分,即买,当天通宵读完。我从《彭德怀自述》中,第一次全面认识了这位开国元帅赤胆忠心、英勇善战、耿直敢谏、忍辱报国的伟大人格和悲壮人生。我视为珍品,惜为明目。一友借而不还,数要无果,我甚为愤懑,遂轻远之,暗定铁律,珍贵书文概不外借。此后,我走南闯北,遍及书店书摊无数,直到2006年在西安一书市偶然购得,不时品读,追念英雄传奇,探究历史真相和社会发展规律。
历尽曲折找历书。1985年,我在安康购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纂出版的《百年历表》(1901-2000年),公历与农历逐日对照编排,有农历纪年干支、生肖、公元年份、要期、时辰、节气,很实用,也常用,成了家中少不了的工具书。一年又一年,眼看快到新世纪了。我期盼紫金山天文台能出版二十一世纪的万年历,一书在手就可管上百年,既方便用也免得年年买历书。1994年以来,我到处寻购该台出的新历书,十年过去了,没有踪影。2004年12月13日,我到陕西三原县出差,抽空到新华书店转转。我在工具书类猛然发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大众万年历》(1901-2100年),顺即取下,打开一看,正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纂的。我高兴难奈,在扉页写下了寻历小记。
五
读书的至高境界是藏书于心,还书于世。
2006年7月,我从咸阳市教育局局长调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首任院长。学院的前身是颇有名气的四所中专学校。随着高校扩招,上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中专学校招生越来越难。咸阳市虽说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文化深厚,毕竟财力薄弱,新建一所大学真像是天方夜谭!难能可贵的是各方鼎立扶持,一路绿灯,我们团结依靠广大教职工,历尽艰难边办学、边建校,实现了办好新学院建好新校区的双胜利。2009年秋季开学,一万多名师生乐滋滋地来到美丽的新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
办大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诸多条件和因素。没有校园是绝不行的,光有校园也是绝不行的。除了校舍、师资、实训条件外,最让我发愁的是现代化图书馆建成了,书却少得可怜。原四所学校几十年的积累总共仅有图书十二万册,与教育部的办学标准相差七十万册,何况这些书许多已无使用价值,只是充数罢了。一所没书可读的大学,何谈大学!可一两年要达到颁部标准,即使月月购书也难以完成。现在的书价又高,一下咋能拿出这巨额的资金。我成天盘算着如何快速扩增图书藏量,尽早达标开馆。我看看自己珍藏的一柜柜书,向妻子和女儿说:“咱们学院图书馆建得很漂亮,就是没有书。我们家里的藏书很多,咱们又都看过,放在家里利用机率很低很低,实在是太可惜了。还不如捐给学院图书馆,让更多的学生看它们、用它们。”她俩说:“你爱书如命,攒了几十年的书全捐给学院,你不可惜吗?”我说:“学院需要书,学生需要书,捐给学院让学生读书,我只有快乐,绝不可惜!”“只要你愿意,就捐吧!”她俩帮我整理装箱,先后捐了一千五百多册,我当之无愧成为全院捐书次数最多、捐书数量最多的职工、全院万名师生和社会组织纷纷响应我的倡议,短短两周就收到各类捐赠图书二十多万册。如今,咸阳职院仪祉图书馆的藏书很快就要超过一百万册了。
藏书满屋总嫌少,尽献学子何足惜!我期盼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读书、酷爱读书、坚持读书,善于读书。在读书中增长知识,了解世界,享受快乐。
2012年6月7日写于咸阳职院(E)①
新闻推荐
水电学校五(2)班司雯宇前不久,我与家人一同驱车来到了位于西安的著名景区—汉城湖,那里花草葱茏,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从大广场进入景区,朗朗蓝天下,只见广场正中高大的汉武帝雕像威武地高举双...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