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深冬暖意浓,“鼓乡”安塞春来早。
初春,走在安塞县,田间地头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果农或培土覆膜、或剪枝涂白;日光大棚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来自十里八乡的商贩排队装车;工业园区里机器轰鸣,企业为了早日投产,加班加点。侯沟门村农民杨丰有饱含深情地说:“我家种了两个日光温棚,年收入在几万元以上,都是党的富民政策好,才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农民生产方式大变化
2月21日,连日的降温,使得安塞县侯沟门村菜农樊明亮大棚里的黄瓜得了病虫害,减产得很厉害。樊明亮没有像以前那样急得乱求人,而是打开电脑,把感染病害的黄瓜叶拿到视频头前,让专家分析。专家看清了黄瓜叶,作了诊断,告诉他要闷棚,上石灰袋,再用些药。经过专家指导,没过几天,他家黄瓜的病就好了。樊明亮对不用出村就能解决种植难题很满意:“我们村
的大棚蔬菜发展有了新保障,种植效益又有了新提高。”
安塞县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切实解决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了帮助当地群众更好地发展大棚蔬菜,该县主动与山东省寿光市结成对子,利用寿光的技术优势,在安塞建立了寿光——安塞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站,通过网络,让寿光的专家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站除了提供技术指导外,还有供销信息和市场行情等很多有用的东西。
安塞县通过扩大大棚蔬菜生产产业化规模,以优质蔬菜增加村民收入。记者在侯沟门村看到,该村所有的大棚全部安装了自动卷帘机,把原本两个小时人工卷帘缩短到了十几分钟。村支部争取延长石油集团的支持,投资240万元,新打井3眼,建成了12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一座,铺设了电脑程控自动式供水管网,彻底解决了大棚用水困难。村上还对1.5公里生产道路铺了柏油,引进了万头生猪养殖场,大棚蔬菜种植农家肥有了保
障。
“去年我们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20元,光大棚蔬菜就带来了6700多元的人均纯收入。”侯沟门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对发展大棚蔬菜前景十分看好。
2月19日,在安塞县沿河湾镇砖窑沟村,记者看到村民们中午都不休息在侍弄着自己的大棚菜。村支书党福贤自豪地说:“我们村37户人家,今年下来每户能达到两个棚,预计人均收入要上万哩!”目前,安塞县已建成60多个现代农
业信息服务站,年发布信息数百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最小的成本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保障。
大年初七天还没有亮,沿河湾镇侯沟门村农产品经纪人白富娃就开始忙着装车了,“现在武汉那边的黄瓜价格不错,要尽快运过去,一车黄瓜能赚3000多块钱。”白富娃扳着指头算。他从事农产品营销已经5年了,是方圆几十里地的“名人”,“我在西安、武汉、银川都有客户,一年外销蔬菜有3000多吨,忙的时候几天都顾不上睡觉。”(下转第四版)
周建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延林)榆林市“放心早餐”于5月28日重新启动,“放心早餐”以更加优质的品质,受到市民欢迎。“放心早餐”是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启动的一项惠民工程,由于气候和经营过程中缺乏经验导致经...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