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把对父母的思念,写成一封长长的信件。记者 翟小雪 摄
开栏语:春节将至,对于那些相隔数月甚至一两年才能见一次父母的儿童来说,春节是全家人团圆的日子,也是他们最期待的节日。2019年春节前夕,本报发起“写给父母的第一封信”亲子公益行动,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搭建一个表达情感、抒发心声的平台,让广大家长及全社会都能听得到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和新春愿望。
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要放寒假了,蓝田县辋川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很是期待,不过更令他们期待的是,平日离家打工的爸爸妈妈即将返家过年。
和很多城里学校一样,位于秦岭北麓川道的辋川镇中心小学校舍整洁,地方宽敞,硬件设施配套齐备。要说唯一的不同,那就是这里接送孩子的家长队伍人数并不多。这所学校有180多名学生,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其中三分之一的孩子由于家太远或回家没人照顾而不得不住校,还有一些住得近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友照顾。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使这些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独立上学放学、安排自己的生活。
父母都会说自己爱孩子,却从来不知道孩子们有多么爱父母。春节前夕,本报发起“写给父母的第一封信”亲子公益行动,邀请这里的孩子给他们日思夜想的父母写信倾诉,说说平日里自己从未对父母说出口的心里话。
父母离家的日子里
孩子们悄悄在成长
“您平时就特别忙,常常几个月才回家一次,回来的时候也只住一天,就又要出去干活了。爸爸,你知道吗?每次看到您消瘦的面颊、憔悴的面容,我心疼极了。”五年级的男生王云飞家住辋川镇官上村,两年前父亲外出到西安打工。在他的印象中,爸爸很少回家,但是过春节一定会回来。“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西安了,我们在那里玩了十天,临走前爸爸还给我做了一顿饭,那就是幸福的滋味!”
王云飞说,虽然很想爸爸,但他知道爸爸外出打工很辛苦。他在信中说:“虽然我有一肚子的话想对爸爸说,但却说不出口,只能写在信中。当我看到你的黑发上泛着霜花,你的脸颊上增添了皱纹,我的眼里就充满了伤心的泪水。今天,儿子已经长大了,已不是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夏秋冬的年纪了。爸爸,我爱您。”
“小家长”做饭做糊了
多希望父母在身旁
“我没有给爸妈写过信,第一次写,心里挺激动的。”六年级的女生王甜蕊对记者说。她个子很高,看上去要比同班的孩子成熟稳重。
在班主任张念老师的眼中,王甜蕊平时爱看书,文笔不错,思想也比同龄孩子要成熟。由于父母长期在西安打工很少回家,她就成为了家里的“小家长”。“弟弟年纪太小,奶奶已年过花甲,所以我决定撑起家里的责任。第一次做饭做糊了,第二次、第三次……我做饭越来越好。从第一次打扫房间满屋灰尘,拖地洒了满地脏水,到现在一点一滴进步,爸爸妈妈离家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做家务,也学会了独立。”王甜蕊在信中说,在她小的时候,父母还在家务农,一家人每天能聚在一起,这也是她童年最幸福的回忆。
提起这两年父母外出务工的变化,王甜蕊觉得爸爸妈妈看起来老了,白头发也多了。“记得有一回学校举办亲子运动会,看到别的同学有父母为他们加油、喝彩,而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曾经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生活是多么甜蜜幸福,现在却只有我一个……我们同学之间有时也会聊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大家都很盼望能早点见到自己的父母。”在信中,王甜蕊最想对父母说:“爸爸妈妈,在你们离开的时光中我学会了很多,我很想与你们分享,可你们却离我那么远,我真想你们!”
记者高雅实习生董玮宝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志杰实习生曾若溪)32岁的王某原系蓝田县华胥镇张家斜村村委会主任,2012年以来,王某组织他人通过聚众斗...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