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骆妍文/图
走入蓝田县小寨镇董岭村,井然有序的巷道,干净整洁的村容。村子里路肩进行了培土、路渠疏通无阻,偌大的村庄不见积存垃圾,道路沿线看不到残墙断壁,走一段就可以看到安置分类的垃圾桶和游转的垃圾车供村民投放各类垃圾。与周边环境相映成趣的“清洁驿站”十分引人注意,一幅“绿、美、畅、洁、安”的美丽新农村景象。
在汤峪镇疙瘩村村口,垃圾箱整齐有序排放,村民在离家几百米的地方就可以将垃圾有效分类。“我觉得我们村现在特别美,再也没有垃圾乱扔乱放乱堆的情况,大家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特别惬意和舒心。”汤峪镇疙瘩村村民白旭波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以来,蓝田县在认真学习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聚焦大西安,建设新蓝田”的工作目标,认真践行“五个美丽”理念,按照“城乡联动、以城带乡、重点突破、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根据“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环卫管理体系及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从而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职能部门首先按照“绿、美、畅、洁、安”的要求,加强了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清理了群众房前屋后的“三堆”“四坑”,努力改善镇村环境卫生面貌,不断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进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全县农村配置户分类垃圾桶7000个,村分类垃圾桶120个,餐厨垃圾桶300个,洒水车20辆,密闭垃圾箱250个,三轮车230辆等各类设施,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单30000份,建成清洁驿站9座,年内计划建设7个压缩站,真正从基础设施保障上,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据蓝田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石永生介绍,垃圾分类收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户将生活垃圾投放入分类垃圾桶,保洁员再用分类型三轮车收集各户垃圾运往“清洁驿站”;第二阶段保洁员在“清洁驿站”将垃圾进行第二次分拣,将可回收利用的囤积在储放室里,不可回收的放置密闭垃圾箱内;第三阶段将密闭垃圾箱垃圾运至压缩站进行压缩后转运至生活垃圾无害化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经过全县各镇街和相关部门一年来的共同努力,蓝田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村容村貌不断提升,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意识和城镇化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新闻推荐
关注农民工讨薪 蓝田县政府、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展开调查 30名农民工昨领到71万元工资
在劳动监察大队见证下,现场给工人们发放工资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华商报讯(记者于震实习生杭叶摄影陈团结)眼看即将过年,蓝田县...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