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蓝田新闻 > 正文

穿越灞水中游之美 □文/图 成兆勋

来源:西安晚报 2018-12-09 04:54   https://www.yybnet.net/

灞河中游的美景新人在灞河边拍婚纱照灞河的瀑布游客在灞河岸边野炊

“灞柳风雪”是古长安八景之一,如今的灞河依然有着迷人的景色。我在从西安到蓝田白鹿原下的老家往返途中,走过纺织城沿灞河两岸修建的公路,灞河中游这一段的美景令我陶醉。

灞河中游是从洩湖开始的,经过东故京、西故京、华胥镇、陈忠实老家的门口、马渡王、莫陵庙,终止于老洞。灞河中游,正好就是从白鹿原流过的这一段。灞河在老洞改变了流向,沿着西安城向北流去,最终汇入渭河。

“油坊街”是条古老的街

灞河中游的华胥镇,从清朝嘉庆年间起,人们一直叫它“油坊街”。西安到蓝田县之间,通过“油坊街”的路是一条有上千年历史的老路。

“油坊街”面对灞河,背靠北岭。在北岭顶上有一座庙,叫“人宗庙”,也叫“人祖庙”,相传我们中国人是从那传下来的,从古到今,方圆数百里的群众,每年农历七月都要到庙里朝拜自己的祖宗。有一种传说,在远古洪水漫天的时候,有一对兄妹躲在了北岭最高处,活了下来。为了传宗接代,他们能不能成家,得由天来决定。于是他们把一扇磨子分开,一人一半,一左一右向下滚去,到了“油坊街”,两块磨片合为一体,于是他们遵从天意,结合在一体传宗接代,才有了今天的人类。

母系氏族社会初期,女娲氏在灞河中游上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叫“华胥国”。几年前在“油坊街”挖出了一方石碑,上边刻着“华胥国”三字,左边刻有伏羲肇娠,右边刻有黄帝梦游等字。从而确定了这里就是“华胥国”。从石碑来看,“油坊街”就是人类最早的“华胥国”,所以后来改名为“华胥镇”。

华胥镇东有故京,可能是“华胥国”当年的京城。再东有洩湖,可能是当年京城里的人们游玩的湖泊,后来成了平地。

灞河西南面白鹿原上的李华村,过去在公路边上立了一块大木牌,上边工整地写着:“李华村原村名实为‘女娲村’,乃女娲的故乡,后传为李华村。”女娲氏当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老祖母,每年农历的二月二,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都要隆重地祭祀女娲氏。

原生态的秀丽景色

华胥镇向西一公里处是新街子,过了新街子马上就要上“老牛坡”。现在这里平多了,除了坡顶上塑的金牛铜像还能提示这里就是“老牛坡”外,平坦的公路,已经看不出当年难上的山坡了。由于地理环境所致,“老牛坡”的南边有一条小路,这是通向灞河的便道,平时少有人走,要下陡坡二百多米才能下到河滩。

灞河不同于其他河,它拐弯频繁,宽窄变化较多。灞河中游是较窄的一段,比如“老牛坡”底下这一段,大约有一二百米宽。

这里的灞河,水面不宽,但两岸的河滩却延伸到几公里远,过去紧挨河边生长着茵陈、毛腊、金樱子、大小蓟、牛蒡子等中草药。茵陈也叫“白头翁”,入肝,形似蒿草,能入药者则是它初春的嫩芽,当地人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这里的人每年初春都要沿着灞河而上,采摘茵陈。而现在,河滩里长着一片一片的芦苇,还有树木、野草,河水也清澈,有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

因为河床南高北低,灞河之水在这里分成了两个水平面,一股从南面入高处,形成一个湖泊,一股从北面主河道流去,一里路后,南面的河道没了,河水归入主河道。因为南北高低不同,形成落差,虽然只有一丈左右,但宽有几十米,而且有好几处,形成了瀑布。这里的瀑布虽不那么壮观,但在西安的郊区,能看到几处小瀑布,还是很不错的。

这里是鲜为人知的西安东花园,新的旅游点,岸边有不少人在游玩。因为风景秀丽,不少新人还来这里拍婚纱照。

这一段灞河南面,有灞桥区的西蒋村,那是陈忠实的老家。

“马渡王”渡的是哪个王

灞河再往下流,水草很深,流水曲里拐弯。这里流传着“马渡王”的故事。

马渡王位于老毛西公路的最东端,南面为白鹿原,北临灞河。马渡王村子的来历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灞河在这里曾经有一个码头,码头边上有一个村庄,住的都是姓王的人,人们称这个村子为“码头王村”,后来人们叫转音了叫成“马渡王村”。第二种说法是,汉刘秀受王莽迫害,单人骑着马从长安逃出奔走南阳,准备在这里过灞河,马儿来到河边,水流湍急,马停止不前,后面喊杀的追兵已经追来。情急之下,刘秀打马强渡灞河,追兵来到岸边,这时刘秀已到河中央,灞水已淹到马头,最终马将刘秀驮过了灞河,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马渡王”。第三种说法也和帝王有关。说是项羽在新丰镇鸿门堡村摆设“鸿门宴”,准备在宴会上杀了刘邦。刘邦借出营小便得以逃出。刘邦向南逃跑,也就是沿着洪庆,过现在的纺五路、纺六路,直到老牛坡西边,然后过灞河。刘邦只身一人跑到灞河边上,看到灞水又深又急,无法渡过。这时他看到岸上有一匹野马,遂翻身跃上马,渡过灞河,回到了自己的兵营,所以后来这里叫“马渡王”。这是马渡王村里人自己说的。

灞河边的天然陵墓

顺灞河中游而下,沿毛西公路前行,白鹿原在它的东北角上伸出了几个高坡,从坡下向上看,好似几座天然的“金字塔”,其中有一座就是汉文帝的霸陵。汉文帝一生节俭,死后以山为陵,埋在了正面看很像一座金字塔的山峰里。

这里的地形,很像凤凰把嘴伸向灞河里吸水一样,所以人们把这里叫“凤凰嘴”。站在灞河南岸看,“凤凰嘴”就像一座高于白鹿原的金字塔。

这一带是汉代的墓地,往上走到狄寨西,是薄太后的陵墓,叫“南陵”,现在修成了“南陵公园”。南陵向北下坡又有一个高冢,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窦娘娘的墓。窦皇后和她的婆婆薄太后一直不合,两个人的陵墓虽然埋得很近,但两座陵墓一个在坡上,一个在坡下,谁也看不见谁。

从霸陵向前不远,有一个地方叫“莫陵庙”,也和汉文帝有关。这里过去有一座庙宇,当地人传说:汉文帝的棺材停在庙里,当晚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汉文帝的棺木不见了,知道昨晚雷电交加乃是天葬也,遂把庙改为“莫陵庙”,每年烧香祭奠。

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一路很荒凉,行人很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从这里过,没看见村子,只看见一个叫“寇家”的地方,路边有一间破房子,住着没儿没女的老两口,他们烧了一锅茶水,摆了两个土碗,在屋前的路边卖茶。为了证实这个凤凰嘴就是汉文帝陵,我坐下来喝了一碗茶,然后问他们:“这是不是汉文帝的陵?”他们说:“就是,你可以从我们屋后进沟去看,还有几块石碑呢。”于是我从他们屋后过去二十多米就进了沟,来到“凤凰嘴”山前,抬头看,“凤凰嘴”真是一座天然生成的高大陵墓,墓前有几棵柏树,立了几座一人高的石碑,其他都没有了。过去每个朝代,省上的官员每年都要按时来这里放炮祭祀,

奇特的自然景象“龙吸水”

我在灞河边的老家,曾经看到过“龙吸水”的奇观。现在,人们可能见不到这种奇观了!

1952年的夏天,我回到位于灞河中游的老家过暑假。有一天下午,我看到有一片很像漏斗的乌云,将它的尖嘴直插入“老牛坡”前的灞河里,我惊奇地高喊着,让大家看。乡党们说:“这是龙吸水,天上的龙正在吸灞河的水哩。”看来当地人对这一现象并不稀奇,他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

改革开放前,我在这里还看到过“流星雨”。那也是在暑假,到了晚上,川道里一片漆黑,头顶满天的星星,密密麻麻,银河看得清清楚楚。一天晚上,突然天空中一颗一颗的流星划过,虽然没有雨那么密,但是很多亮光从漆黑的灞河上空滑过,还是很壮观的。

过去灞河的水,除了洪水季节,一年到头都是清亮的,能看到小鱼儿在水中游乐荡漾。到了冬天,小鱼儿被冻在冰中一个夜晚,第二天太阳出来后,冰化了,小鱼儿又活跃了。

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从灞河上一队一队地飞过,沙滩上栖息的野鸭子成群结队,这些小时候的景象现在没有了。

新闻推荐

西安宣判一起下线会员逾万人的特大传销案

新华社西安11月27日电(记者陈晨)27日,一起特大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人民法院一审宣判,20名被告人被判处...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穿越灞水中游之美 □文/图 成兆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