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敏莉(右)给大学生教授戏曲表演技巧记者 尚洪涛 摄
秦腔堪称百戏鼻祖,秦腔音乐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三千年前。6月21日,西安秦腔剧院将秦腔文化送进校园,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举办“百年易俗社的历史与前景”主题讲座。西安秦腔剧院副总经理惠敏莉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侃侃而谈,讲述了易俗社先进的办社理念、创办经历、行当流派,现场演唱并演示了各色秦腔绝活。
延续百年的秦腔情缘
秦人自当爱秦腔。惠敏莉从秦腔的起源、流派、行当、唱腔、易俗社的成立和发展等方面,给在场师生讲述了秦腔专业知识。最令大家感慨的是易俗社创立之初的往事,以及易俗社一众文人先贤们在动荡时代下,借助戏曲高台教化的手段,启迪民智、移风易俗的抱负与理想。
秦腔需要创新。易俗社创立之初聚集了高培支、李约祉、李桐轩、孙仁玉、范紫东、吕南仲等一批社会贤达,他们自身文化底蕴深厚,且广开思路,以戏曲传承承载着改良社会、造福社会的理想。在他们的感召下,秦腔唱念做打渐渐吸收了昆曲、京剧中的特色。此外,老先生们广纳贤才,使得易俗社成为保持移风易俗格调的新型艺术团体,以及培养秦腔后继传人的学府。为了辅助社会教育,老先生们编写创作了大量剧目,比如历史剧《甲午战争》《关中书院》;反映民间众生相、婚姻自由、忠孝节义的诸多家庭剧,结合自然科学与生活常识的科学剧;诸多喜中有悲、悲中有喜的诙谐剧……这些新编的剧目,大大丰富了古老而种类单一的秦腔剧目,戏曲教化育人的功能得到了完善,这使得易俗社声誉鹊起,在民众中引起极大反响。
当时,考入易俗社的秦腔子弟们,除了秦腔基本功之外,还需要学习三民、国文、常识、算术、修养等二十几门文化课程,完整而先进的戏剧教学理念,给旧社会的“戏娃子”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教育,使得秦腔传人们从中找到了尊严与地位。
惠敏莉的娓娓讲述,令台下学子第一次了解到易俗社,对百年老字号肃然起敬。“秦腔唱词分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接着,惠敏莉现场演唱起来,让学生们从戏词唱腔中找到属于秦腔的感觉。秦腔演员们转手帕、耍水袖、甩念珠、舞刀弄枪,看得台下学子们也走上讲台,学得一丝不苟。尽管动作或稚嫩或滑稽,但在了解秦腔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培养年轻观众功不可没
近年来,西安秦腔剧院在省、市文化宣传主管部门和曲江新区的大力支持下,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并举措培养戏曲新观众,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走出去”是通过专题讲座、优秀经典剧目展演等方式在校园中传播秦腔文化。例如,今年5月9日,百年三意社走进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秦腔知识讲座,让在场师生了解到了秦腔的历史沿革、三意社的百年辉煌。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引进来”则是邀请青年学生走进剧场,通过参观老剧本、老照片、观看演出等形式让青年学子亲身体验秦腔文化。同时,每年暑假接待四五十个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用他们的笔将秦腔文化传播到大江南北。
西安秦腔剧院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告诉记者:“我们演出院团不仅要培养优秀的秦腔演员,把我们的戏曲艺术传承下去,更需要为秦腔在内的传统艺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具有文化担当、文化传承精神的观众,这样我们的传统戏曲才能在新的时代活起来、传下去。”
不到一年时间,两个百年剧社易俗社、三意社先后将秦腔带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高校以及西安市蓝田县的乡村小学等,将秦腔优秀经典剧目《三滴血》《火焰驹》《双锦衣》《杨门女将》《柳河湾的新娘》《我爱我爸》《易俗社》等数十部剧目送到广大青年学子中去,让秦腔艺术的魅力在青年学子之中弥散开来。
目前,西安秦腔剧院已将戏曲进校园活动列入每年惠民演出的常态化活动,易俗社剧场正在申报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雍涛表示,未来,西安秦腔剧院将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担负起新时期文艺的历史使命。 记者 职茵
新闻推荐
每年的8月,都是核桃的成熟期,核桃树上翠绿晶莹的核桃让人垂涎欲滴。3年前,蓝田县农妇李丽在邻居家摘核桃时,不幸摔落导致瘫痪。因为经济赔偿问题,原本关系不错的相邻两家人,也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