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临近,城市里的年味是红彤彤的灯笼和对联,总觉得和现如今城里人的生活一样,与年透着份生疏。于是日报记者兵分四路,东到蓝田葛牌镇,西到户县秦镇,南至长安引镇,北至高陵耿镇,去看看那里的人们过年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寻找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年的味道。
引镇千年古镇万人集
■记者 樊华
小年一过,年味儿便一天天的浓了。西安周边各乡镇的集市也越发热闹起来。说起“赶集”,就不得不提早已声名在外的——长安引镇“万人集”。农历腊月二十六,恰逢年前最后一个“逢六”大集,记者从西安向东南驱车21公里,到引镇感受浓浓年味儿。
引镇集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多、热闹。因为这里自古商贸繁荣,素有“千年古镇、万人集”的美誉,如今又是长安东部、蓝田西部地区的商业重镇,所以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愿意到这儿采买年货。刚过上午10点,镇子上便已人声鼎沸。摊贩以引镇十字为中心,支起桌子,摆开摊位,吆喝起来。美味又好看的花馍馍,新鲜的猪牛羊肉,扎好的手工红灯笼……到处洋溢着新年的喜庆。
因为摊贩把街道两侧占了个严严实实,人们被挤到车道上行走,太阳出来,积雪融化,使得道路有些泥泞,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赶集人的心情,他们摩肩接踵,有的一手提着三四个塑料袋,有的抱着孩子认真挑选年货。正在为两岁的孙女挑选新衣的强大妈告诉记者,一大早,她便指挥儿子开车,带着全家出动,从大兆来引镇赶集。
说起引镇集市的招牌,怕要数这里的名吃“引镇冻肉”了。在集市上,三步五步,就能看见一家卖冻肉的摊位,而不管远近的赶集者总不会忘了买几盒冻肉回家。“引镇的冻肉色泽透亮、爽口滑嫩。每年过年前我都会来买几盒刘老汉家的冻肉,送给亲朋好友。”专门从西安凤城五路驾车来引镇赶集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在位于古镇西街的三娃冻肉店里,寒假回家帮父母熬制冻肉的小伙子吴立旺介绍说,“我家从我爷爷开始做冻肉,上好的冻肉不是用猪皮,而是要用猪蹄制作。凌晨2点起床,将前一天洗好、拔干净毛的猪蹄放入铝锅中用炭火熬制五六个小时至骨肉分离,将肉捞出切块后,骨头继续熬制,然后用冰糖上色,一直熬制十五六个小时,到下午五六点才能出锅,经过一夜的晾置、定型,在早上的集市上四五百盒冻肉很快就会销售一空。”采访结束时已近晌午,站在镇上的高楼一览集市热闹红火的景象,让人感到赶年集收获的不仅仅是年货,更是一份传统新年的味道。
葛牌镇山货引得市民来
■记者 石俊荣
葛牌街道的人群熙熙攘攘,背着,挑着,抱着,扛着各式各样的年货,不仅仅是全镇139个自然村的村民来这里赶集,还有从西安和蓝田县城以及附近的人慕名而来。汽车被包围在旁若无人的购物群众中,前后动弹不得,葛牌镇大年前夕红火而热闹。
葛牌镇在蓝田县,距离西安有80多公里的路程,处于秦岭深处,是西安的东南大门,不仅是明清时期商业发达的重镇,更是原红二十五军1932年在陕西关中建立起来的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年越来越近,葛牌街道卖春联、年画、门神的摊子前,老板已经很客气地给询问者说可以便宜卖了。白条鸡、带鱼、虾等在货架上摆得满满当当,等待消费者的挑选。
肉摊前的货架上,只有几块猪肉了,卖肉的一副奇货可居的样子。在肉摊旁边一辆汽车前,来自西安经开区的老武两口正在劝同行的另一对夫妇。原来,他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采购一批猪肉和豆腐回去过年的,豆腐基本买够了,同行的男女原计划要给自己和朋友家共买5个猪腿回去,但是搜罗了整个葛牌街道,只搞到两个猪腿,两口子因此闷闷不乐。
石船沟村的村道里,两个穿新衣服的小姑娘正追逐嬉闹。村民张小明指指挂在门后面的两个猪头说:“这两个猪头不卖,留下我们过年吃!”
石船沟村主任张书俊说,每年夏天,很多西安市民去葛牌度假,看到放养的猪和鸡就预订了,年前就来拿肉。腊月二十三之前,村里的不到20头猪几天时间就被杀光卖光。因为村里零散养的黑猪都是靠粮食和野草喂养,长得很慢,所以每斤的平均价格比市场上能高出10元左右,尽管价高,但是仍然供不应求。
除了猪肉,豆腐也是葛牌的招牌。
石船沟村65岁的张红义正在和他的同伴们摇着纱布包,包里的豆浆热腾腾地流进一个大盆中。
张红义说,春节前豆腐需求量太大了,他们加班加点,昼夜运转,到昨天已经销售了近万斤豆腐了。
在山路上,到处都能看到把年货往家里搬的村民,远处还偶尔传来阵阵的鞭炮声,秦岭深处已经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耿镇锣鼓喧天好热闹
■记者 周炜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当大多数人还在忙着置办年货时,高陵区耿镇耿镇村内传来阵阵“锵个咚咚锵、锵个咚咚锵”的锣鼓声,烘托渲染出一股浓浓的年味。跟随铿锵有力的鼓点循声望去,耿镇村村委会门前空地上,11位镲钹手和3个锣手,正围着挥舞花鼓槌专注敲打大鼓的鼓手“合奏”着传统锣鼓曲目《长流水》。
跟随花鼓槌翻飞起落,镲钹手和锣手时而发力、时而轻击,让喜庆、熟悉的旋律响彻全村。发现有人敲的不对,鼓手停止敲击说道:“大家都要跟着鼓点走,不然就乱了。敲打、挽花的时候,要用手腕发力,不能甩胳膊,那样累,时间一长就挨不住了……”借着大家休息,记者了解到,现场的近20人都是耿镇村村民,其中年龄最小的48岁,年龄最大的就是刚才的鼓手,耿镇村六组村民81岁的耿兆民。
“撂了快一年,这才练了两天,感觉还不是很好。”擦着额头细密的汗珠,耿兆民说,他从小就爱锣鼓镲钹,1951年送志愿军的时候,他已开始敲大鼓了。农业社耿镇大队那阵,他们队上就有专门的文艺队,所以村上有“吹拉弹唱”手艺的人不少。因为群众基础好,加之自己一生爱热闹,尤其村里添置了锣鼓镲钹、服装等行头之后,他便牵头在村里成立了锣鼓队、舞蹈队、自乐班,现在规模已有近百人。
“原来都是过年敲,现在遇到门店开业、结婚等喜事,我们也要去助助兴、热闹热闹。”根据不同的场合,除了常敲《长流水》《高陵鼓》外,有时锣鼓队也会练练《紧三火》《秧歌鼓》《跑船鼓》及《迎春鼓》。
“现在都腊月二十六了,抓紧时间把大家拉出来练一练,也是想让咱的锣鼓镲钹能够传承下去,多耍几年。”耿兆民说。按照耿老爷子的计划,腊月里练好把式,正月里锣鼓队除了在村里和镇上耍,今年他还想带大伙到区上挑几个场子也耍一耍。说话间,大家又迫不及待地奏响了“咚个隆咚锵”,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喜迎2016年春节的到来。
秦镇包子飘香迎新年
■记者 王昕
50岁的薛昌利可算是户县秦镇的名人。大年二十五,镇上的人都忙着购买年货,他的凉皮店里略显冷清。但坐在店里的他心情却不错,一边招呼着来店里的熟客,一边操心着搭在锅台上的一大笼包子。“蒸上几大笼包子才算过年呢,包子蒸得好,这年才能过好!”薛昌利高兴地说。
发面、和馅,上笼,开火……趁着店里的人手还充足,薛昌利比镇上的其他人家早几天蒸上了包子。头天晚上发好面,早上开始备下萝卜、粉条、肉、豆腐等馅料。一笼四十多个,准备蒸上四五笼,给店里的员工分些,还有一些准备春节期间走亲戚用。
热腾腾的包子端了上来,薛昌利赶紧张罗着店里的员工们来品尝。“快来,快来,包子要趁热吃,吃完才好过年呢!”听到招呼,大家赶忙围坐过来,品尝着自己辛苦蒸下的包子,聊着即将到来的春节。
家家户户包子香,户县秦镇的年味就在这一笼笼热腾腾的包子中渐渐散开。
靠卖凉皮发家致富的薛昌利如今把店开到了全国各地,广州、北海、乌鲁木齐等地都有他的“分号”。可对于他和全家人来说,生活其实依旧简单:蒸凉皮,卖凉皮……只有在过年的几天里,他才能彻底休息三五天,然后等待着大年初三开始,吃烦大鱼大肉前往秦镇吃凉皮的西安人。
年根根里,小镇上的年味也渐渐浓了起来。跟着薛昌利,我们到附近的集市上采购“年货”。水果蔬菜,活鸡鲜肉,干果零食……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镇上的集市和城里几乎没啥差别。忙碌的人们在集市上挑选着年货,眼神中透着对新年的期待与憧憬。
薛昌利给店里买了些油和菜,又买了些水果和糖。“如今咱自己感觉啥都不缺,过年和平常没啥区别。关键过年还是过个心情,过个心劲。忙忙碌碌中才感觉这一年没有白过。”薛昌利一边挑选着年货一边说。
回到店里,新一笼热腾腾的包子又出锅了。薛昌利赶忙放下年货来到厨房,看到包子又白又大,他忍不住高兴地说:“今年的包子蒸得好,这来年一定顺顺利利!”
新闻推荐
西安市将筹建奥体中心筹办全民性精品赛事 体育惠民礼包 送不停
■记者张勇规划新建“西安奥体中心”“西安市体育训练基地”,各区县、开发区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费向市民开放力度。昨天,记者从2016年西安市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新的一年中,西安市将着...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