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杨
作为拥有八百多万人口的西安,扶贫是一场攻坚克难的持久战。
2013年,西安摸查贫困底子,57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36.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9.3%。同一年,西安吹响了这场持久战的“冲锋号”,启动了三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2015年底,西安率先在全省按照现行国标、省标全面完成了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由以往的输血扶贫向造血发展的历史转变。
三年里,西安市全力推进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和政策兜底等重点工程,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元以上,实现了从单一扶贫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从“温饱”型扶贫向“发展”型扶贫;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对接的“三个历史性转变”。今年以来,针对新一轮扶贫任务,西安再次吹响“***”集结号,实施“双百一万”、“五提一保”等工程,掀起扶贫开发的新高潮。
“四级书记”抓落实 精确识别精准发力
“山里山外两重天,少说也差二十年。”秦岭山区是块儿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唯有“山外”带动“山里”,城市带动农村才能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生活面貌。为此,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精准帮扶、驻村联户的扶贫思路,让市级单位各展所长,开展“两联一包”、“第一书记”驻村联户,确保实现全面消除贫困目标。
经多方调研,西安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市级脱贫标准——3200元的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突出“四级书记”抓扶贫,即市委书记亲自研究部署、县委书记靠前调度支持、镇党委书记带头组织推进、村党支部书记积极示范引领,在精准识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强化扶贫攻坚责任。
在扶贫道路上,西安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精准“滴灌”分级识别贫困户,让“两联一包”驻村干部打通扶贫道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全市516个单位、24579名干部包村包户实现对贫困村的全覆盖,将政府的扶贫政策、帮扶资源集中到以户为单位的贫困人口家中。
三年攻坚补短板 “两联一包”谋发展
为了提前布局“补短板”,西安市通过超常的投入力度、全面的机制创新,力争使36.6万贫困人口按照现行标准整体脱贫,为“十三五”时期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一场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达到3200元的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
山路弯弯,充满期待。
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首先是建档立卡。有了翔实的数据档案,才能做到对象精准。那一年,扶贫侧重于打基础,西安市2万多名帮扶干部、社会爱心人士先后踏上崎岖的山路,深入到“两联一包”帮扶点,逐户调查、真情帮扶。第二年是干部驻村联户。包扶干部每年不少于180天的村中生活,为“穷亲戚”出谋划策,让扶贫政策走进千家万户。第三年,提出“扶贫不是扶一时,唯有找准产业才能扶一世。”帮助贫困群众在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上找出新的“效益生长点”。
扶贫开发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解决人的观念和素质问题。要在拔掉穷根上下苦功,必须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自强不息的内生动力。西安市实施“四个一批”促脱贫,即全力推进能力提升工程,“走出来一批”;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工程,“搬出来一批”;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工程,“富起来一批”;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养起来一批”。三年来,一项项扶贫项目和政策,给贫困村民送来了致富希望。
“两线合一”同标准 精准脱贫有底气
西安市数十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周至、蓝田、户县、长安、临潼、高陵等7个县区,贫困人口分布广、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相去甚远。针对这一市情,三年来,西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缩小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差距,改善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环境和条件,发挥大城市的扶贫优势功能,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同时,结合城镇化进程,搞好搬迁扶贫,加快农民和城市的融合,确保进城农民搬得进来、稳得下来、富得起来,建立起了“扶贫开发+救助制度+保障制度”有机融合的扶贫工作体系。
2014年底,西安市低保标准为3060元,而脱贫标准却在3200元,这种低保与脱贫标准不同线在当时是相对普遍的。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唯有对贫困群众实行一把尺子、一个册子,建档立卡,形成一股合力全面推进才能做到‘应保尽保\’,让所有贫困家庭都能得到有效帮扶,让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2015年7月,西安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将低保线与脱贫线进行对接,施行“两线合一”,将低保标准提高到3200元。将五类特殊贫困人口(贫困残疾人,65岁以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家庭困难的高中生、大学生、中职生,家庭困难大病患者和移民搬迁人口)作为政策兜底扶贫的重点对象,实行政策救助兜底脱贫。
“三位一体”大格局 扶贫开发常态化
蓝田县焦岱镇,一个叫安寺沟的山村,来了一群福建人。他们是西安市福建安溪商会会长陈革逐和他的朋友、员工,共有22人。“我们来农户家调研,看看能帮上什么忙。”陈革逐经过多次调研,充分商议,决定一,为村民进行一次创业和就业培训,并现场签订就业意向;二,依托当地核桃产业基地优势,投资核桃深加工业,提高核桃产业效益;三,和乌鸡养殖户进行互补互动,为其提供技术和种苗,给21户绝对贫困户每家提供50只至100只乌鸡种苗,以乌鸡养殖促其发展;四,在西安建立安寺沟村乌鸡销售门店,并利用陕西禾正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餐饮企业开发乌鸡宴,解决乌鸡养殖业的销售难题。
“两联一包”、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等组成了专项扶贫,医疗、教育、社保等构成了行业扶贫,爱心人士、商会、企业等汇成了社会扶贫,由他们共同组成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这张网织的细密,就能全方位改善群众贫困状况,走向富裕,奔向小康。”西安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目前,西安市“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齐头并进,确保对贫困地区各项投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精准脱贫新目标 持续攻坚奔小康
截至今年3月,上一轮次扶贫攻坚任务经过“逐户验收、层层公示、市县两级核查、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在现行贫困标准下,西安市实现了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虽已脱贫,但贫困户的帽子还要继续戴,政策还要继续给。”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目标达成,西安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4000元的新目标。扶贫脱贫,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持续的“一对一”关心与帮助,让众多贫困群众逐步树立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瞄准小康、突出重点、分类扶持是下一阶段西安扶贫工作的主要思路,我们将村子分为重点扶持村和提升发展村两类进行扶持,将户分为重点扶持户、提升发展户和无劳动能力保障户三类扶持。”西安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双百一万”工程是下一步扶贫工作的关键词,以200个相对贫困村、1万户相对贫困户为重点扶持对象,其他脱贫村、脱贫户为提高完善对象,通过产业扶持、移民搬迁和驻村联户等重点措施,使村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得到明显提升,户的增收渠道进一步稳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据悉,2016-2018年,西安市还将建起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100个农田水利设施,扶持50个乡村旅游村……未来将通过财政担保撬动银行贷款资金,全面解决各户的发展资金问题,建立健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体系。
新闻推荐
“中国消费服务网OTO互联网+战略发展论坛会”成功举行 蓝田汤峪构建“互联网+旅游”消费新模式
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梦榆宣布活动仪式正式启动陕西大兴汤峪温泉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民致辞消费服务网领导与汤峪温泉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管理中心领导及员工合影论坛会现场大唐五池天圆地方浴...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