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蓝田新闻 > 正文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因而有关教育政策的调整总是备受关注。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引发社

来源:陕西日报 2015-12-14 18:26   https://www.yybnet.net/

西安未央区博达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本报记者许梦婷摄

  本报记者 许梦婷

教育经费“钱随人走”,民办教育“一视同仁”,到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还将全免学杂费、书本费……11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这些涉及教育的改革都将从明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新政策实施后,将会惠及哪些群体?是否能够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民办学校又能否迎来发展的春天?对此,记者展开了采访调查。 

 普通公办学校师资薄弱

采访中,不少学校校长告诉记者,不论是生源的流失,还是老师的流失,都会影响学校的办学能力,以至于一些普通学校门可罗雀,一些名校则人满为患。 

“学校经费一直比较紧张。”12月9日上午,在位于西安市北郊的一所普通公办初级中学,面对记者的采访,校长简单地算了一笔账。

据他介绍,这所学校有800余名学生,学杂费、课本费完全免费,财政拨款的生均公用经费是学校的唯一经费,初中生每生每年1000元,这里面并不包含教职工的工资,由财政另外拨款,“通过这部分资金维持学校运转的日常开支,如水费、电费、办公用品、硬件购置等。”

“纵向来看,近年来经费支持力度有了明显提升。不过,横向来看,学校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校长解释说,比如近年来新修建的学校,硬件设施完备,实验室、多媒体等齐全,校舍维修、养护等日常支出较少,“但我们这样的老学校,线路维修经费较大,按照现在的财力,想要更新设备就很困难。”

对此,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分析说,学校资金有限,必然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的奖励政策也有制约,难免影响老师的工作热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普通学校没有名校的招牌,也难以吸引到优秀生源,进一步制约了学校发展。

这一观点也得到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今年31岁的刘京(化名)原本是西安东郊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由于学校条件较差,晋升空间有限,2012年他辞掉了工作,前往马来西亚读研,“希望留学回来,能找一个更好的学校。”学成归国后,去年他顺利进入了西安一所新区的公办中学。

“硬件设施齐全,不论是校舍还是多媒体设备都是最新的,简单来说就是‘高大上’。”他对现在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充满激情,“学校经常还会有外出交流的机会,这在以前那所普通学校,是很难想象的。”

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分析说,随着农村学生大量流入城市,一些财力困难地区以及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出现了城乡“倒挂”现象,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民工小学期盼教育普惠阳光

和公办学校不一样,博达学校没有助学金,对于困难家庭只能减免,上学期学生拖欠学杂费就达三四万元,只能依靠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如果说公办学校面临着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那么一些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则面临更多的发展困境。

在西安北三环北辰立交东北角,有所并不显眼的学校,记者绕着附近转了几圈,才从二手车交易市场里找到学校的大门。这所创建于2008年的西安未央区博达学校,是所全日制寄宿制的农民工学校。

“我们这里都是些外来打工者的孩子,进入城市的学校很难,所以600余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划学区,不用暂住证,只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就能上学。”校长师新民介绍说。而且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即便是进入公办学校,早中晚接送也难以保证,所以家长更愿意寻找寄宿制的学校。

在博达学校,每学期3800元的费用包含了学杂费、书本费、食宿等所有费用,尽管比公办学校费用高,但师新民坦言,“整个学校加上教职工大概有650余人,一个月光生活费都要二十余万元,而且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们保证每顿饭都要有肉,生活水平不能过低。除此之外,还有教职工的工资,学校设施设备的投入,因此资金压力也比较大。”由于和公办学校不一样,博达学校没有助学金,对于困难家庭只能减免,上学期学生拖欠学杂费就达三四万元,只能依靠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不过,这些问题从明年起将会大为改观,此次新政策的一大亮点就是推动了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通俗地讲,就是钱随人走:一个是“两免一补”资金,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学生也可享受;另一个是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国家都会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对学校足额安排公用经费补助。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英指出,新政策基本规定了教育经费责任不清的问题,明确了政府是投入教育经费的主导力量,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支持,体现了‘一视同仁’的态度,能够帮助缓解资金问题,学校软硬件都能得到改善提高,今后会办得更好、质量更高。”师新民表示出对新政策极大的期待。 

 缩小城乡差异,重点仍在农村

“资金还是有些短缺,现在都说要搞教育现代化,但我们学校连多媒体设备都没有,相比于城市里的学校,硬件设施还差得远。”一位农村校长说。 

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至今已接近十年时间,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农民教育负担大幅减轻。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学校经费紧张、教师队伍老龄化依然是难解的问题。

渭南市蒲城县荆姚镇甜水井岳庄小学,学校辐射四个自然村,学生人数141人,属于周边规模较大的学校。据学校钟校长介绍,小学生每生每年8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以及50元的取暖费,是维持学校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学校内还设有三个班的幼儿园,共45个孩子,现有教师运转不开,还从村里雇用一部分教师,经费大部分的支出都花在这一方面。

“资金还是有些短缺,现在都说要搞教育现代化,但我们学校连多媒体设备都没有,相比于城市里的学校,硬件设施还差得远。”除此之外,钟校长也向记者强调,现在百人以上的学校是按照学生人数确定经费,不足百人的学校则按百人标准拨付经费,“假如有些学校只有三四十个孩子,老师人数也少,这种情况下,规模小的学校经费反倒较为充裕。”

对此,蓝田县辋川镇一位负责教育的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种观点,他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不少县区划拨资金的时候也会统筹考虑,将一些学校用不完的资金给到资金短缺的学校,从而实现一定的均衡。

“不过,对于农村学校而言,钱不是最大的问题,人才是。”钟校长坦言,这是他和其他农村学校交流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他举例说,学校现有12位教师,三位55岁以上,六位50岁以上,30岁以下的只有一位,还是今年才来的,而专职的体育老师也已经54岁,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则没有专职教师。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宝辉认为,虽然目前国家有免费师范和“特岗教师”政策,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回到“合同”所在地,但在现实条件下,如何让年轻教师留得住人,也留得住心,仍是需要多项举措来解决。

此次中央提出的新政策,统一了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机制,并将具体的比例规范下来,如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及中部地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区)为8∶2,中部其他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明后年国家将新增财政投入150多亿元,推进教育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闻推荐

强基提质 新思路拓宽便民健康路 ——蓝田县中医医院发展掠影

超声科在为患者做彩色B超诊断检查。推拿科在为患者精心扎针。中药房在为患者细心调剂中药饮片。肺病科主任李卫玲(左)在为患者把脉诊断。院领导在康复科督查工作。康复科主任臧向博指导患者康复锻...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因而有关教育政策的调整总是备受关注。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引发社)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