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二○一四年底投入使用的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总占地一百六十一亩,编制床位一千二百张,医疗设备总投资超过三点五亿元,成为立足陕西、服务西北五省区的妇幼医疗科研中心。本报记者母家亮摄
本报记者 王向华
走进陕西蓝田县洩湖镇簸箕掌村,一幢幢灰砖白墙的徽式小洋楼一字排开,错落有致。村民赵粉桂就是这其中一栋房屋的主人。从住了半辈子的旧居搬出来,住进这180平方米的两层洋房,卫生间、厨房等装修得跟城里人没啥两样,这样的房子成本起码在20万元以上,但村里人一分钱也没花。赵粉桂打心眼里觉得,政府的移民搬迁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是从贫瘠之地到幸福之家,是彻底的改变。
然而,乔迁新居带来的改变还不止这些。50多岁的赵粉桂干起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份儿事业——蓝田“青街凉皮店”生意。这个曾在城里凉皮店打工的农村妇女,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进城务工人员变成了一间小吃门店的老板娘。
随着陕西蓝田簸箕掌村依托移民搬迁工程而发展起来的乡村休闲旅游形态初具,簸箕掌村开始吹响致富号角。而这只是陕西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着力改善山区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自2011年陕西省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搬迁39.5万户134.1万人。
“十二五”期间,陕西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民生财政保障力度不减。据初步测算,陕西省财政支出2015年将突破4000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在财政“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蛋糕”分配结构也在明显调整。“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民生支出占比一直高于80%,有力保障了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项目、移民搬迁、食品环保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林水等各项重点民生建设。
民生改善 一年比一年给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来,陕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十大民生工程”陆续实施落实:陕西率先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率先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医改经验被誉为“陕西样本”;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富裕陕西迈出坚实步伐。据初步测算,“十二五”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农村居民年均增长14.4%……
五年来,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解读的不仅是成就,更是省委、省政府深切的民生情怀,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尊严。
应助尽助 贫困孩子不再“上学难”
每天清晨5时30分,天刚蒙蒙亮,两辆装着学生早餐的营养餐配送车,准时从陕西省扶风县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出发。
沿着蜿蜒山路,送餐车分两路依次将早餐送到当地良峪、三官庙等19所偏远分散的农村中小学,让孩子们能在上课前吃上热气腾腾的早餐。上午10时,他们还要按照另一条路线,为另外19所学校送午餐。
过去5年,一项项力度空前的教育民生政策接踵而至:自2014年春季开学起,陕西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280万名学生免费吃上政府提供的营养餐;西安21万进城务工者子女享受教育“同城待遇”;目前,陕西省已全面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方位的资助体系。学前教育实行免除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前一年幼儿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城乡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享受最低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可以说,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应助尽助”,实现了资助体系全覆盖。
医改让“病有所医”正成为现实
13万元、21.1万元、18.7万元。这一连串数字,蓝田县葛牌镇铁锁桥村三组村民张瑞仕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救命钱!
2014年农历三月,49岁的张瑞仕因失火而致身体大面积烧伤,四处筹借的70万元医疗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因为参加了新农合,张瑞仕从唐都医院出院后,经过合疗程序后很快就拿到了新农合住院补偿费13万元。而他第一次在唐都医院的费用,大病保险总共报销了21.1万元;第二次在西安市中心医院的费用,大病保险部分总共又报了18.7万元。这样一算,70万元的花费,张瑞仕家前后一共报了52.8万元。
“新农合”让许多农村居民少了后顾之忧,有病也敢走进医院。如今,陕西省不仅农民有了新农合,还出台了城镇居民医保政策,未就业的城镇居民、儿童还有大学生都纳入了医保,实现了医保制度全覆盖。而从2012年8月启动的全省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工作,已覆盖40个县(区)。截至今年3月,“一站式”即时救助服务在全省10个设区市全部开通市级定点医院,并实现设区市内跨县(区)即时结算,确保目标人口全覆盖,让群众不会因病返贫、致贫。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医改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在分级诊疗、医联体、价格改革等方面均有不小突破。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病有所医”,曾经的梦想,正成为现实。
保障房建设圆了群众安居梦
家住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三里洞延安路社区83岁的陈素梅老太太近来高兴得合不拢嘴,就在不久前,老人刚拿到了2013年摇号抽到的廉租房钥匙。见到记者,老人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么大年龄了,还有福气住上这么亮堂的房子。”
为推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陕西省坚持“财政支持政策不变,资金支持力度不减,向基础设施倾斜”的工作思路。通过调整支出结构、调剂政府性基金、整合专项资金、优先使用省级地方政府债券、利用国开行棚改贷款、组建融资平台发行私募债等一系列措施,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截至9月初,陕西省2015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和中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53.42亿元已全部下达;2015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达47.88万套(户),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列。
现今,陕西省已初步形成了“租赁型保障房、购置型保障房、共有产权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组成的多渠道、分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省累计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91.5万套,竣工100.27万套,分配入住87.17万套。很多普通家庭真真切切感受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就业乃民生之本。五年来,陕西省逐年增加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让民生之本更加坚实。
通过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有效拉动了就业率增长。仅201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3.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96.3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88.5%,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到92.38%。“十二五”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94.69万人。其中,仅全省农民工回乡创业达37.3万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21.7万个,累计投资金额286亿元,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2万人。
除此之外,全省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了“十一连涨”,调整后月人均达到2302元。与“十一五”末期相比,人均月涨幅66.59%。
今年,陕西省又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完善医疗救助及临时救助;年底还将基本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数据背后,我们看到众多关乎民生的实际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举措背后,我们看到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时开心的笑脸。
新闻推荐
魏民洲在蓝田县宣讲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强调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讯(记者董芸)11月26日上午,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深入蓝田县实地察看扶贫搬迁工作,宣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他强调,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落实从严管党治...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