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蓝田新闻 > 正文

“陕西十年十大影响力人物”评选敢为教育“出格”的杨林柯经济学界的“西北王”何炼成

来源:华商报 2014-02-26 10:34   https://www.yybnet.net/

“陕西十年十大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进入候选人公布阶段。昨天我们向你展示了环保领域的“影响力人物”候选人。今天,我们将带来四位来自教育领域的候选人。他们是民办教育的开拓者、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拾金不昧无私奉献、为贫困孩子办免费幼儿园的李小棚;中国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书写“万言信”的语文老师杨林柯;在中国经济学界打下陕西烙印的何炼成。

每个领域获得提名的人选,是我们结合了读者、专家评审的意见综合推出的,希望你在看了他们的故事后,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我们共同找出影响陕西的十年十人。

>>评选方式

本次评选采取专家评审与大众评审相结合(专家评审投票占80%,大众评审投票占20%)。

大众评审投票方式:

评选分三个阶段:(1)报名阶段;(2)候选人公布;(3)评选公布。请读者通过以下途径为您心目中的“陕西10年10人”投票,一个领域只可投票给一位候选人:

方式一: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

方式二:把您所要投票的候选人姓名发微博私信至@华商报(华商报新浪官方微博);

方式三:添加“华商报官方微信”账号,留言注明您所要投票的候选人姓名;

方式四:关注华商网(www.hsw.cn)相关活动信息,待候选人名单全部公布后,可参与投票。

评选标准:

1.陕籍或在陕工作人士

2.在所在领域有突出贡献

3.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4.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百万西安人心中的“魅力先生”丁祖诒

用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为陕西民办教育留下亮丽名片

人物档案:

在西安抑或中国,提起西安翻译学院,许多人都会记得这个名字——丁祖诒。

1987年办学,2012年因病去世。他用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完成了一所民办高校的创业之路。

省委书记赵正永曾评价说:“丁祖诒白手起家创建‘西译品牌\’,为陕西民办教育留下一张亮丽名片。”

第二希望工程让西译学子抢手

2012年3月12日,73岁的丁祖诒因病去世。人虽已逝,但他的音容,仍然留在每一个西译人的心里。1987年,丁祖诒创办西安翻译培训学院。2000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成立西安翻译职业学院,实施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西安翻译学院。2009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后,西译迎来跨越发展,从西安走向全国,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

在西译的成长中,丁祖诒的两个口号叫响全国:“创东方哈佛”和“做第二希望工程”。丁祖诒说:“高考落榜生犹如烧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继续深造,他们就完全可能成为高等技术人才,这应当是第二希望工程。”

20余年来,西译不但让落榜生有了读书的地方,还让他们成为跨国企业上门索聘、高薪招贤、批量吸收的“抢手货”。“第二希望工程”的办学理念,成为全国1300所民办高校纷纷效仿的范例。

坚持公益办学帮扶困难学子

丁祖诒获誉无数。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曾被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国家电视台推荐为“东方之子”和“亚洲名人”。曾获评“荣誉教授”、“杰出民办教育家”、“民办教育终身成就奖”等。

在众多荣誉中,他最喜欢的是2005年由西安百万市民评出的“魅力先生”称号,“这个荣誉千金难买,代表着家乡人的认可”,丁祖诒曾说。

西译是中国民办教育领域少有的没有贷款、完全靠良性循环运转的高校。丁祖诒曾说,西译是社会的,要坚定不移地走公益性办学道路,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

2012年,丁祖诒逝世后,生前好友在悼念中馈送67万元慰问金。丁祖诒的女儿、现任西译董事长丁晶和家人将慰问金加上他的所有积蓄累计100万元捐给学校,设立“丁祖诒奖助学金”,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西译学子。 本报记者孙洪伟

经济学界的“西北王”何炼成

63年来投身陕西教育在中国经济学界打下陕西烙印

人物档案:

23岁时告别湖南老家,只身一人来到西北大学,从此命运便和陕西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创立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经济学家。他被称为经济学界的“西北王”,他是何炼成。

他的学生遍布中国改革前沿

1928年,何炼成出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书香门第,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毕业后,他选择支援大西北。

1951年来陕后,这些年,他培养了百余名博士、千余名硕士,其中包括原北京大学光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所长魏杰等,还有一些成为知名企业家和政府官员。

他的弟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教授说,先生一直要求我们的学习要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他的学生遍布中国改革的前沿。

直至如今,86岁高龄的何炼成依然在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讲授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第一卷,此外每年带一名博士生。

他提出无数经济观点

与何先生交谈,他常会提及《资本论》对经济学入门者的重要性,这门学科由已故经济学家张培刚开创,何炼成继承并创立。

基于这门学科,何炼成提出了无数有影响力的经济观点。包括所有制改革模式、农村土地改革、国企改革等。上世纪90年代,面对东西部地区的悬殊差距,何炼成向国家和陕西省政府提出8项西部大开发建议均被采纳。

何炼成有个愿望,编著一套中国经济思想史。进入晚年,他用了11年终于将这部思想史的近代卷研究出版。“我现在的主要精力就是研究自黄帝以来的古代经济思想史,把古代卷编撰完成。”何炼成说。

带动师徒给“南非妈妈”捐款

走进何炼成的家,屋内摆放着陈旧家具,年代久远的沙发上铺着干净的毛巾垫。何炼成的一位博士生告诉记者,先生一生简朴,以先生今日之地位,不至如此,但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

2012年邹东涛回西安,何先生给他讲“南非妈妈”阿曼达救助西安孤残儿童的故事,先生向阿曼达捐了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他们师徒2人又带动学生为阿曼达捐了10万元。2014年1月,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和77、78级校友共同发起设立了“何炼成奖”,奖励该校优秀学生和拔尖教师。 本报记者陈琳

乡村代课教师李小棚

靠打工撑起免费幼儿园让贫困孩子也能有学上

人物档案:

讲台上他是学生眼里的李老师,夜幕下他是工友口中的苦力老李。23年,他在教室与工地间往返穿梭,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说他是天使降落人间。

他用社会捐助来的43756元,在村里办起了免费幼儿园,难以为继时,他靠打工赚学费、课本费。他被称为当代武训、苦力教育家、中国传统道德的守护神。

捡4057元,借路费找失主

1971年10月,李小棚出生在蓝田县辋川镇六郎关村,1989年上高三,虽是班里的第一名,但因父亲上山砍柴时摔断了腰椎,他放弃了高考。后来成为六郎关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教60多个孩子。

23年来,李小棚一直坚守在教师岗位上。2006年,月工资只有105元的李小棚,捡到了一个装有4057元的钱包,在原地等待3小时没等到失主,他通过钱包里的身份证,得知失主在西安三桥住,随后向邻居借了30元钱,一路辗转4个多小时,找到失主家,将钱包完璧归赵。

用社会捐款办免费幼儿园

李小棚拾金不昧的事迹被报道后,记者开始关注其家里,发现他家里一贫如洗,妻子有病,还有外债。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社会各界纷纷捐款共计43756元,好心人希望他能还清外债,给妻子看病,但他却用在了其他地方。

“乡村没有幼儿园,不能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08年,他用这笔钱办了一所免费幼儿园,但几万元很快没了,2011年6月,李小棚的蓝桥幼儿园陷入困境。

为给孩子挣书本费,他利用暑假时间,在西安胡家庙市场干苦力,当装卸工。就这样一直坚持着,直到2012年8月27日,为孩子购买书本而奔波的他倒在回家的路上,一场车祸夺去他年仅41岁的生命。

他走了,幼儿园依然坚守

李小棚的免费幼儿园经本报报道后,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先后获得了蓝田县优秀教师、西安市文明标兵等多个荣誉称号。

李小棚的善举也得到了弘扬,在媒体及爱心人士的呼吁下,“李小棚幼儿助学基金”在蓝田县慈善会成立,收到全国各地捐款86500元。李小棚走了,但他的免费幼儿园还在继续坚守着。2014年2月10日上午,幼儿园虽然放了假,但许多孩子仍在玩着滑滑梯、蹦蹦床。幼儿园老师刘文会说,现在幼儿园有两个老师,负责32名孩子,这些孩子都来自大山里的贫困家庭。

本报记者刘立春

敢为教育“出格”的杨林柯

一字一字敲出“万言信”他的教育理念感染着一个个学生

人物档案:

2012年的春天,一封有关教育的“万言信”走进人们的视线,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杨林柯。

一封“对家长的心灵告白”信

2012年2月21日,已经在陕师大附中当了24年语文教师的杨林柯,做了一件很“出格”的事——给家长和学生写了一封题为《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的万言信,而后,这封信被媒体刊登,引起了极大轰动。信中,他写道:“领导找我‘谈话\’,说几个家长对我有意见,主要是学生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一些东西不相信了,爱怀疑了……”

这封“万言信”,是杨林柯用了好几个晚上的时间,用“一指禅”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他说这只是一封“对家长的心灵告白”信。

杨林柯始终认为“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数才是不少家长和学生最看重的东西,所以,当杨林柯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张通识教育、全人格教育的时候,招致一些家长的不理解。

中国教育改革的自觉参与者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认为,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老师和学生,都在努力地以改变自己来改变着教育的存在,这是一场将决定中国教育命运的静悄悄的革命。“杨林柯老师也是这场‘静悄悄的革命\’的自觉参与者。”

“万言信”虽然过去两年了,但今年已经五十知天命的杨林柯,依然站在语文课堂上,用他的教育理念,感染着一个又一个学生。 本报记者 张晶晶 

新闻推荐

KTV关门欠近百人工资 16岁女孩每天泡面充饥

KTV突然宣布停业,近百名员工工作近两个月,工资被拖欠,年关将至,他们着急回家,但现在却几乎身无分文,处境艰难。每天靠泡面充饥要工资公司负责人一推再推停电的宿舍里,客厅漆黑一片。小陈住...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陕西十年十大影响力人物”评选敢为教育“出格”的杨林柯经济学界的“西北王”何炼成)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