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户县新闻 > 正文

红色村落不忘初心繁荣经济映照新长征路

来源:西安日报 2016-10-1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正在葱田劳动的上涧子村村民。

上涧子村漂亮的街道。

9月底,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关中环线附近的上涧子村,第一印象就是村里环境干净、整洁,民居崭新美观、排列整齐,不少群众院内外还悬挂、堆放着丰收的玉米。金黄色的玉米粒和路边多彩的绿化带花卉交相辉映。

这里是8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转战中经过的地方、红25军长征途中驻扎过的村落。红军在户县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事迹,给上涧子村这个古老的村庄留下了长久的精神激励。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既是户县建设发展遵循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传承、发扬红色精神的具体体现。

红色精神激励新农村建设

户县是全国闻名的“画乡”,户县农民画以生动、朴实、活泼等特点备受人们的喜爱。走进上涧子村,整齐的道路和两侧墙体上鲜艳的画作顿时吸引了记者一行的注意。在一处民居的外墙上,画作用鲜艳的色彩描绘了一幅子女在家中为老人梳头的场景,老人笑容灿烂,画作的两侧用工整的行楷体分别书写着“美德礼仪促兴盛”“贤孝敬老致祥和”;在另一处名为《爷儿孙仨》的画作上,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父亲为爷爷洗脚的同时,孙子为父亲揉肩,两侧的文字分别为“美德传万代”“孝义播千秋”……

在位于村口的石碑上,记者找到了上涧子村的历史记载。这里位于户县城南10公里处,公元1854年之前,原涝河西涧上居人成村,故名上涧子。如今,全村有265户、1015人。2009年至2011年间,村里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村内道路硬化20238平方米,安装路灯78盏,修建卫生厕所50余个、垃圾台6座,完成了村内道路两侧绿化工程,修建了村级社区服务综合楼450平方米,群众健身广场也成为丰富村民文娱生活的重要载体……

“弘扬敬老、友爱,强调亲情、互助,这些都是户县农民画的特点。在上涧子村,互助和敬老尤为突出。这和村里的红色文化密不可分。”上涧子村村委会副主任季申良告诉记者,虽然红军从这里路过已经有80多年了,但那种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战的精神仍激励着村里的每位群众,一些年龄较长者,时常向后辈讲述当年的故事,鼓励大家团结互助、踏实奋斗。近年来,村里经过大规模建设,土坯房全部换成新的建筑,有的还是欧式的院落,可谓旧貌彻底换新颜。

锲而不舍打井破解灌溉难题

正如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新长征之路”,也有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锲而不舍、团结一心,这样的红色精神在上涧子村的经济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沿着村北侧的道路步行时,上涧子村村委会副主任季申良向记者讲述了附近几口机井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村里灌溉得靠涝峪的水,有时水引不过来,灌溉就成了问题。”他说,大约在1995年,村里开始试验打井,当时他是“8人打井小组”的成员。“一开始并不顺利,试打不成功,打不出水来,但是大家没有灰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行。”季申良表示,为了大家共同的目标,村民积极筹资,当时每人集资300元,一共筹集了约20万元,再加上政府的扶持资金,打井有了更好的保障。“大家团结一心、克服种种困难,在更换地点后终于打井成功。这是第一口机井,解决了部分田地的灌溉问题。”

随后的1996年、1997年……上涧子村又相继成功打了3口机井,解决了田地的灌溉难题。1998年,第一口饮用水井也打井成功,上涧子村群众告别了饮用河水的历史,饮水安全、卫生有了更好的保障。“最近几年,村里又增添了一口饮用水井,生活用水更稳定了。你在村口看到的水塔,就是把井水送上去后供向村民家中的。”站在村委会二楼的阳台上,季申良指向南侧的水塔,他感慨地说,“我们团结一心打井成功,也带动了周边村子打井。不要小看这些井,它们为村子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正如季申良所说,水源保障能力的提升,为上涧子村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上涧子村的水塔旁,记者见到几名群众正在推车运送葡萄。“现在村里村外的路都非常平,用三轮车把葡萄推到村口卖不费啥力。最近过路的游客非常多,卖得比较快。”他们一边走一边介绍今年的收成,言语中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热爱。

与记者以往去过的许多农村不同,上涧子村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现代化农业对劳动力的吸引非常突出。“村里有1000多人,出去打工的大约不到三成,留在家中的群众主要从事大葱和葡萄的种植。”季申良告诉记者,上涧子村如今种植葡萄260亩、大葱 220亩、苗木140亩,群众的收入提升较快,这与水井的保障作用密不可分。

大葱葡萄承载新的希望

沿着关中环线向西行走,大约四五百米的路程,记者见到了两扇半圆形的大型门头,左右两侧分别是“丝绸之路·荣华葡萄庄园”“陕西省(新农村)现代农业园区”的字样,人们从中能够直观地了解上涧子村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

顺着道路向北行进,记者见到了正在地里劳作的王太林等人。57岁的王太林是上涧子村人,见到记者到来,他显得有些腼腆。但是谈到眼前长势喜人的大葱,他放下手中的铁锹,高兴地对记者说:“家里一共种了3亩大葱,眼前的这片地有1亩多,现在我们正在培土、加高,过一阵子就能上市去卖了。”据王太林介绍,正是在第一口机井打成的1995年,上涧子村开始种植大葱,一开始只有两三户种,后来,随着大葱种植生长稳定、收益较高等特点被大家认可,村里种植大葱的农户越来越多。“大都是和麦子套种的。你看,现在我们培土是第二次,大约初春时候育苗,6月份移栽到地里,从7月份到10月份,一共培土4次就能长成了。”

与王太林道别,记者向北继续行走大约几百米,一大片葡萄园映入眼帘。记者走近一处葡萄园的入口,还没步入园门,便看到几名路人将车停靠在路边,上前选购刚从园中摘出的葡萄。“户太八号葡萄很有名,而且口感不错,我们专程开车过来,买刚从园中摘出的新鲜葡萄。”

这处葡萄园的主人名叫耿飞平,今年40岁,作为一名生长在上涧子村的“创业者”,他从4年前开始种植葡萄、经营葡萄园。面对一位位远道而来的顾客,耿飞平仔细地整理、包装、称重,并且将装好的葡萄一箱箱地搬上顾客车辆的后备箱,挥手道别后目送车辆远去……

“大家认可我的葡萄,我就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耿飞平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他的葡萄园参观,他说,葡萄的种植一年一季,3月份开始发芽,他的园子有5亩,每亩能够收获五六千斤,目前葡萄正处在收获季的中后期,但还有不少套袋的果实尚未采摘。“根据品种、栽种情况的不同,这些果子成熟相对较晚,预计在国庆节期间能够上市销售。”

“祖辈主要靠种植玉米、麦子为生,我觉得种植葡萄是个不错的选择,每斤能卖5块左右,每到成熟的季节就会有专人来收购,平时的劳动强度也不算太大,家中的女性就能照看过来。”耿飞平说,他自己有修理电脑、复印机的手艺,整体算下来,全家的收入还不错。他对今后的日子非常有信心。“我们上涧子村有深厚的红色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我觉得大家都很踏实肯干,面对困难时勇于迎难而上,从大葱、葡萄的种植中,能够看出现代化的农业承载着大家新的希望。”

上涧子村那一幢幢精美的农家住宅、一盏盏明亮的村内路灯、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经济作物……向世人昭示,生活于此的人们,以红军留下的精神财富为激励,在户县打造城市副中心的进程中,努力用勤劳的双手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闻推荐

户县检察院 参加业务培训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近日,户县检察院民行科全体干警积极参加了全省检察机关民行检察业务视频培训学习。这次培训,省院民行处资深干警刘杰以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案件和执行监督案件评查为基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两...

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红色村落不忘初心繁荣经济映照新长征路)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