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映大雁塔
花海添景秀市创森办 供图
骑行绿荫中
浐灞湿地美
鸽群憩城中市创森办 供图
如画桃花潭
人在花中行 市创森办 供图
绿满唐延路
人居近自然
绿树碧水古城美
樱花怒放令人醉
绿意盎然护城河
古城处处皆风景
树木成荫陈崇军 摄
田园风光美如画李俊明 摄
绿掩秦岭更灵秀
■图/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王旭东 摄 文/记者 闫珅
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已经成为西安的主色调。从巍峨秦岭的山水之间到绿树掩映的大街小巷,逐渐增多的满眼绿色让老百姓深有感触,西安离不开秦岭,更离不开持续的养绿护绿,创建森林城市的绿色行动让“西安蓝”更坚实,这份生态红利也让古城更绚丽。
西安从2013年开展创森工作以来,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为支撑,以城郊景观林、经济林、生态公益林为网络,以水网、路网为连接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城镇等点面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格局已初步形成。
创森过程中西安进行了城区增绿、绿色廊道、乡村绿化美化、台塬坡面绿化、都市水源涵养林保护、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林业产业富民、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森林资源安全能力等十大工程建设,已实现森林覆盖率48%的目标,比3年前提高三个百分点。
据市创森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西安市通过大绿化、大投入,全市森林绿化面积有效增加,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创森期间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吸引多元化投资资金达到195.21亿元。市、区(县)财政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资金。新建(续建)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航天城中湖公园、高新洨河公园等26座公园,新建小广场261处,完成道路绿化639条,城区绿化覆盖率逐步提高。实施立体绿化475处,空中花园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成为补充城市绿量的一道亮丽风景。建成“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589个行政村,初步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
根据最新数据测算,西安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7.38万吨,相当于6.74万辆汽车一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吸收氟化物288.70吨,相当于减少14.44万吨燃煤释放的气态氟化物污染物;每年吸收氮氧化物21.94万吨,相当于601.13万辆汽车一年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每年能够吸收重金属3.80万吨,可有效降低PM10和PM2.5颗粒中的重金属组成浓度。同时,每年减排二氧化碳750.23万吨,相当于2284万成年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总量,森林供氧量约为4002万成年人的年需氧量;每年森林涵养水源加起来约有一个黑河水库的库容量。
“森林不但吸收有害物质,还有吸尘的作用,西安的森林滞尘量为9030.6吨,集中起来放在一个足球场里可堆积1米多高。”对于这些生态红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效果确实实实在在,市创森办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创森的同时,西安市生态文化工程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汉城湖景区、黑河旅游景区、王顺山景区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创森不仅改善城市环境,还带动林业产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全市经济林面积55262公顷,总产值26.58亿元,初步形成了周至、蓝田核桃和板栗干杂果产业区、阎良区酥梨和相枣产业区、户县户太八号葡萄产业区、周至有机猕猴桃示范区、临潼优质石榴产业区、长安王莽万亩桃园产业区、灞桥区白鹿原樱桃产业区等七大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区,周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林下立体经济年产值2.23亿元,特种动物养殖年产值2700万元,苗木花卉年产值13.7亿元。
新闻推荐
与时俱进绘新图迎来新一轮腾飞 ——西安沣京工业园打造产业新城侧记
■通讯员张乃迎张振东孟杨诗桦巍巍秦岭山下,滔滔渭水以南,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户县的前沿,雄踞着陕西省省级开发区——西安沣京工业园。依托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全力打造产业新城...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