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十三五”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的5年里,户县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板块协调、绿色低碳、开放融合、项目带动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不断提高群众的利益福祉和幸福指数。
“十三五”规划已经绘就,未来5年户县该如何发展?如何做强做大副中心城市建设?如何增加居民收入,提升人民幸福感?户县县委书记陆晓延表示,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板块协调、绿色低碳、开放融合、项目带动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不断提高群众的利益福祉和幸福指数。
近年来,户县紧紧围绕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创建转型中构建现代工业、农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发生了显著变化。预计2015年县域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14%,全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8%和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达到29323元和13684元,分别增长11%和12%,是“十一五”末的1.8倍和2.1倍。
“十三五”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户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也已经确定,那就是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等技术产业,着力提升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巩固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持续加大社会民生投入,扎实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程,建成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协同”的山水宜居新城。
产业经济发展和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建设要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陆晓延表示,“十三五”时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加快建设比亚迪、强生、中电科等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一流的高新技术和基础工业基地。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工业扶持政策,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工业转型的企业和项目,着力推动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上市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猴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西安有个分会场,我们户县的鼓舞队就被选上了,最近正在南门瓮城加紧排练,参演的群众士气高昂,虽然气温很低,但没有叫苦叫累的,因为这是画乡人民的一份崇高荣誉。”陆晓延对记者说,户县是一个传统的文化大县,不仅是蜚声中外的“中国第一画乡”,还是中国鼓舞之乡、中国诗词之乡、围棋之乡。
过去5年,户县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三级文化网络,基础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建成图书馆、农民画博物馆,启动新体育中心建设,实现了文化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户县的惠民剧场每周举行一次活动,上演秦腔等传统剧目,深受群众欢迎。户县北乡迎祭城隍民俗活动、户县民间缯鼓技艺、秦镇杨氏木杆钉称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还要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过去5年,户县积极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力推进保障房建设,连续4年实施温暖安居工程,率先实现13年免费教育,不断加快村镇卫生服务一体化,制定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及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一揽子实施方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陆晓延表示,下一步,户县还将深入落实好就业、医疗、住房、教育、扶贫等惠民利民实事,努力把发展成就更多地转化为惠民成效,切实增强全县群众的利益福祉和幸福指数。同时,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森林城市为目标,强化秦岭北麓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构建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良好环境。结合“八水润西安”工作,借助涝河、渼陂湖治理,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美丽户县。
记者赵辉
新闻推荐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推进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八水润西安工程、公路交通枢纽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市人代会上代表们认为,...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