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过年期间为出嫁的女儿送灯笼,关中地区很多老百姓一直都延续着这项习俗。家住户县渼陂路的张女士便是传承者之一,正月初六这一天,她为去年新婚的女儿送了灯。对比自己年轻时家里送灯的情景,她笑言如今年轻人的日子过得甜蜜又富足。不过,“时代再变,传统美德的传承不能变。”相隔二十余载,父母为儿女送祝福的习俗让爱在家族中传递。
去年5月,张女士的女儿出嫁了,2016年春节是女儿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按照传统,她和爱人要到女儿婆家送灯。昨天一大早,她和爱人就拿出提前买好的一大一小的一对红灯笼,撑开后往里面放了小手电筒。亮堂堂的红灯笼怎么送呢?这也是有讲究的,他们两口子在街上买了一根甘蔗,灯笼就放在甘蔗的两头,再由张女士的爱人担在肩上。准备完毕,张女士回忆起了二十几年前她刚结婚时的情景,那会儿送灯,灯笼里都是点着蜡烛,而且物质条件有限,家人是拿着竹竿担灯笼,“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买啥都特别方便。”
女儿的婆家并不远,他们两口子担着甘蔗,拿着新年礼品高高兴兴地就去了。看到父亲用甘蔗挑着红灯笼,女儿乐得咯咯笑,全家人的脸上也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不只是张女士家,昨天送灯的家长真不少,大家在路上遇见也都相视一笑,红灯笼和甘蔗的寓意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家里早日添丁,希望孩子们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关于送灯的习俗,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左其诚,他的解读更为详细。他表示此习俗关中各地也有差异,像白鹿原、蓝田、长安一带的习俗是,出嫁女儿生过小孩儿了,由娘家人(多为舅舅)从初六开始至十五前送灯,若是还没生小孩,则由娘家在除夕夜挂在婆家大门口,意为送丁或暗示出嫁女儿来年为家里添丁生子。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送灯大致都有送丁,保佑孩子顺利成长的意思,一般要送到12岁,有些地方要送到13岁称完灯。 记者 郑燕茹
新闻推荐
喜爱登山是一件好事,不过总有人盲目探险,或过度自信,导致因登山被困、受伤。昨日记者了解到,3月29日,高新区一市民因盲目自信被困户县紫阁峪,经当地民警、村民以及专业救援队30多人10个小时的努力,...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