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过去的一年里,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牢固树立“对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负责,为群众身体健康服务”的监管理念,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提升监管效能,积极探索如何突破监管难点,如何创新监管手段,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市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持续向好,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社会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待。
“一线”监管力量切实加强。全市基层监管所增配735名监管人员;为全市12个大型农产品、水产品市场建立的食品快速检验室招录96名食品快检人员;选配3760名行政村(社区)协管员,统一实行“六个一”管理, 基层的监管力量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网格化”监管全面推进。建成了市、区(县)、镇(街)、社区(村)四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格体系,实现了监管无盲区、全覆盖。“两图两档一承诺”监管模式向全国推广。通过统一建立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布图和监管责任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信用档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经营承诺书,实现了监管区域明确、责任明晰、人员到位、痕迹可查,夯实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和食品药监部门的监管责任,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和《国家食品药监总局工作简报》专题报道和推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日趋完善。新建的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阎良、蓝田、户县和高陵等远郊区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基层监管所均设置了食品快检室。市、区(县)、镇(街)三级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依法行政能力大幅提升。与市公安局联合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联动执法机制,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制定多个制度和规范,弥补法律法规空白,为行业规范管理和部门行政执法提供依据。市区(县)两级均聘请长期法律顾问,各区县局内设法规科,建立案件合议委员会,有效规范了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依法行政行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明确创建工作的权责,建立逐月考核和通报机制,督促区县加快整改完善,召开全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及时解决创建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品一械”日常监管不断强化。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增强了“四品一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守法意识。加强抽检,将国、省、市、区(县)抽检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抽检体系,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后处理和消费预警,防范了区域性、行业性安全事件的发生。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成效显著。开展“飓风行动”,集中整治食品药品领域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60多项专项整治,全年共查办行政案件3684件,立刑事案件357件,刑拘290人,逮捕61人,“飓风行动”考核成绩位列全省第一,有力净化了市场环境。食品药品监管平台正式启用。初步实现食品药品行政许可、药品零售企业日常监管、稽查办案、执法车辆管理等四大功能的信息化管理。市区两级“12331”投诉举报系统全面建成,并定期对投诉举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警,提高了监管的靶向性。各种宣教活动深入人心。开展“宣讲进社区”活动,抽调百人组建多支宣传小分队,历时3个月,深入全市3760个行政村和社区进行宣讲。同时,利用媒体举办有奖答题、电视知识竞赛活动宣传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创办《西安食品药品安全》杂志,及时反映食品药品监管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的进展、措施和成效,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新的一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继续下大力抓好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积极构筑日常监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投诉举报、应急处置、考核评价六大体系,努力培养工作创新、科学监管、依法行政、为民服务、廉洁自律五种能力,全面实现监管队伍整体素质、社会参与共治意识、食品药品监管水平、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四个明显提升,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确保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新闻推荐
■通讯员吴立孟杨诗桦“城市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贵在坚持,健全城市管理、执法、服务‘三结合\’的人性化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更细、更精、更实……”元月27日,户县迅速落实全市城市治理工作...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