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户县新闻 > 正文

《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主要目标——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00元

来源:西安日报 2016-05-22 23:52   https://www.yybnet.net/

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实现跃升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

实施“经济总量跃升计划”,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总量达到9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万美元;投资引领支撑作用继续发挥,年均增长1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地方财力持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国内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累计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影响力大幅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5%;经济活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至63%

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主要特征,形成创新驱动长效机制,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6%;军民融合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全市技术成果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3%。

生态文明成效显著

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6%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低碳、循环成为发展主基调,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6%,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25.5立方米,耕地保有量控制在400万亩,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中省下达任务,森林覆盖率超过48%。

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00亿美元

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00亿美元,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250家,外资金融服务机构达到100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30%。开放融合发展能力及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00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00元;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到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发展的五个关键词

坚持改革创新

要把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深化改革作为激活动力、释放红利、推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为目标,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到各领域,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重大体制性障碍,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使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成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

要把协调发展作为提升发展整体效能的内在需求。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大西安建设,推动西安与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发挥西安在关中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优化行政区划,加大西安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和城市组团、行政区与开发区等的协调发展。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均衡、发展协同的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

要把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的优先选项。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积极营造更多的城市生态空间,不断提升西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和消费模式升级,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魅力古城,品质西安”。

坚持开放带动

要把扩大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重构。把引资、引技、引智更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建设一批中外合作园区。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提升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坚持和谐共享

要把营造和谐共享的社会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基本保障。全力建设文化之城、遗迹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健康之城、平安之城、和谐之城、幸福之城的魅力古城。坚持“不求最大最全,但求最有特色,但求最有品质”。全力建设品质西安的经济品质、文化品质、素养品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市人民。

“品质西安”内涵

1.经济发展品质2.城市治理品质3.宜居环境品质 4.对外开放品质5.人民生活品质6.政府服务品质

2.城市治理品质3.宜居环境品质

4.对外开放品质5.人民生活品质6.政府服务品质

重点任务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西安新型产业体系

按照“优化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思路,实施“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传统提升与新兴壮大并举,统筹全市产业布局。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壮大现代和新兴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西安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立足西安的资源禀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五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一心、两带、七组团、十板块”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聚,致力打造半导体、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

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将超8%

深度挖掘、整合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深化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领作用,提升西安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互联网+文化”,培育文化产业新形态。促进文化旅游、出版传媒、影视产业、文体休闲、动漫创意、文化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移,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合。

打造西安文化产业品牌。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突出西安古都历史文化魅力和自然山水特色,实施“大旅游”战略,完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变线性旅游为板块旅游,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使西安成为华夏文明之源的展示窗口、全球旅游文化产业高地。到2020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5%左右。

做强现代服务业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将超过5400亿元

以国家、省、市各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载体,打造一批特色服务业聚集区,推动科技服务、金融、现代物流、会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健康养老、家庭服务业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服务业高地。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400亿元。

加快农业现代化

培育3—5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为目标,围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战略,紧紧依托城市在资金、科技、消费、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资源,提升“一区、三带、七板块”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做大做强周至猕猴桃、临潼石榴、户县葡萄、灞桥樱桃、蓝田核桃、阎良甜瓜等区域品牌,培育3—5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推进产业业态和模式创新

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西安互联网骨干网的区位优势和网络支撑优势,加快推进九大“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序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创新能力,催生经济发展新业态。到2020年,初步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到2020年,全市制造业龙头企业服务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30%以上。推进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消费转型升级工程。积极培育信息、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出台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指导性意见。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抓住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实施“全面创新改革推进计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军民融合创新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手段,深入推进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同步推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激活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自觉担当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重任,依托西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计划”,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构筑对外开放大通道。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推动外贸结构升级。创新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

优化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与特色保护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理念,秉承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形态、现代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在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总体格局下,进一步优化城镇格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建设华夏人文之都、美丽山水之城,打造“魅力古城,品质西安”。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在渭北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提升阎良、临潼和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五个城市组团功能,加快建设60个重点特色小城镇。形成一轴双城、3个副中心城市、5个城市组团和60个重点特色小城镇构成的“123560”城镇体系新格局。

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推进计划。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集约高效、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落实西安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探索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路径,统筹公共资源配置,形成结构合理、产业突出、生态优良、设施完善、服务均等、特色互补、持续发展的一体化城镇体系。

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城市文化新风尚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健全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全面保障改善民生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和“幸福城市民生改善计划”,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市民群众。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农村资源资本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到2020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00万,公共体育服务覆盖全民。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绿色美丽新家园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施新时期“西安生态文明建设计划”,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强化资源节约利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山、水、塬、田、城”生态格局,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西安。

推行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完善环境监管制度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本版稿件记者 张端/文 王旭东/图

十大计划

1.经济总量跃升计划 

2.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

3.“互联网+”行动计划

4.全面创新改革推进计划

5.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计划  

6.新型城镇化推进计划

7.幸福城市民生改善计划

8.生态文明建设计划

9.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计划

10.重大项目支撑计划

新闻推荐

关于对西安市“四星级”、“三星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进行公示的公告

拟评定“四星级”、“三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名单(共120个,排名不分先后)一、“四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名单(40个)1.陕西铠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部2.陕西元丰实业集团有限责...

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主要目标——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00元)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