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强文,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他用了近30年的时间,建起了一个“万卷书屋”。让村上的5000余村民、学生,有书看,有报读。他的“万卷书屋”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渭滨街道办事处两寺渡东村小学。冯强文老人说:“现在村子里有400人是大学生,我使全村村民文化教育提高的梦想实现了。”
骑自行车淘书建“书屋”
说起给村里建“书屋”的起因,冯强文告
诉记者,1987年的时候,他发现两寺渡小学有500多名学生、12个班,却没有图书馆,学生们根本不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就用业余时间,将存的书认真分类整理。趁过年之际,他独自一人寻找废弃木条、木板,加工了五层共九米长的五个简易书架,当时总共有书籍近四千余册。为了好听,冯强文起名“万卷书屋”。万卷书屋向师生们开放了,老师、同学们见这么多书,人人喜笑颜开。每天中午饭后,大家都来免费借阅,有些学生还将这件事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同孩子一起阅读。
冯强文说,从自己一月58元工资开始,最少每月要用10元买少儿读物20至30本。凡农闲季节,或家中不干农活的星期天,冯强文老人都是骑着自行车进城到书店或旧书摊采购图书。他告诉记者,他曾经在西郊土门的书摊、大雁塔的书摊以及韩森寨的旧书摊上买过书,还曾经到兴平、户县、泾阳等地去买书。他的书都是自己一本一本精心挑选的。
每年要读一百多本
冯强文老人表示:他一生喜爱读书,每年都读书一百多本。“我从1953年工作起,就天天坚持写日记,记学习心得,记自己哪些事做对了,哪些事做错了。60多年间共写了100多本日记。”买书、藏书是冯强文一生最大的爱好。在村子里,冯强文家是藏书最多的,大约有近1.5万余本。现在除了他之外,他儿子、孙子都有自己的书屋。他还号召村上家家户户都要给孩子建立起书屋,冯强文表示:经过他多年的努力,现在村里家中藏书上百册的家庭也有近百户。本报记者成东丽
新闻推荐
“以前我家钱都存银行定期,没想到国债收益比定期还高,而且也安全”,在邮储银行户县余下支行“国债下乡”宣传现场,几位前来咨询的大妈告诉记者。据悉,为贯彻落实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关于进一步做好陕西...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