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波
2015年8月2日晚,户县秦渡镇北稻务村突遭狂风骤雨,50亩葡萄架倒塌,100余亩葡萄园围网、防鸟网毁坏,即将上市的“户太八号”葡萄受损严重,造成村民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杨书记整晚不睡觉,和大家伙一块抢修葡萄架,把咱村里的事当自家的事干!”说起那晚救灾的事情,全村受灾最严重的葡萄种植户南和平眼里噙满泪水,“多亏了杨书记,我能少损失好几千元!”
南和平所说的杨书记,是西安市阎良区北屯街道党政办主任、2015年7月被选派到户县秦渡镇北稻务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杨惠英。她到村任职后,迅速转变角色,以“为民服务、给党添彩”为工作宗旨,以“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工作目标,扑下身子、走村入户,摸村情、找问题、定思路、想办法,用实际行动开启了带领全村群众因地制宜、苦干实干、实现脱贫致富的“第一书记”干事创业之路。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杨惠英干的是“六必访六必清”,一访镇党委、政府、包村干部,弄清班子实力;二访村“两委”成员,弄清村情规划;三访有威望党员,弄清党组织战斗力;四访致富能手,弄清主导产业;五访村里穷人,弄清弱势群体;六访上访人员,弄清村里矛盾。一个月共走访1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0条。
通过走访,杨惠英了解到北稻务村共有202户802人,党员35名。全村耕地面积1160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800亩,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20元。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小,葡萄销售困难,北稻务村成了户县有名的贫困村。了解村情后,杨惠英狠下决心:“要想方设法让村民致富,让北稻务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杨惠英首先完善了制度建设,以村“三委”换届为契机,健全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和村级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形成了班子合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实施为民代理“电话直通车”服务,将第一书记、镇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监会主任电话制成名片发给群众,群众有事直接拨打电话、干部上门全程代理服务,扭转干部形象、重拾群众威信。
“葡萄是北稻务村的主导产业,抓住葡萄产业,就抓住了致富门径。”杨惠英和村干部分析讨论,积极寻求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讨论很快便达成一致——北稻务村按照葡萄提质增效思路,围绕“日”形葡萄产业圈做文章,成立葡萄经济合作社,借鉴周至猕猴桃种植专业村经验,统一制作标牌,将每户种植户姓名、产品承诺公示地头,做好葡萄的销售宣传。同时着手实施三件实事:一是以家庭农场为龙头,采用“政府+农场+贫困户+致富产业”模式进行产业帮扶。二是筹划“北稻务村首届葡萄采摘节”活动,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积极推介北稻务村无公害优质葡萄产品,增加致富造血功能。三是实施“彩虹计划”,一户一策一干部,一表一卡一档案,进行“红橙黄绿”分类帮扶,围绕农户自身发展能力,为202户量体裁衣,为贫困户实施低保红色兜底帮扶;为葡萄种植户实施送信息、送政策绿色畅通帮扶;为经济林木、粮食种植户实施就业技能培训橙色帮扶;为弱势家庭开展助学活动的黄色帮扶。
驻村生活中,杨惠英走访化解、调处矛盾纠纷10余起;帮助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开展村庄美化活动,提升农村生活环境;重建村级篮球队、乒乓球队、锣鼓队、秧歌队、广场舞队;开展“葡萄丰收欢乐”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实打实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伟)3月19日,由大唐新丝路群英会和陕西紫光阁廉政文化中心等主办的“2016丝绸之路中哈国际文化经济交流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及知名专家、学者出席。“2016丝...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