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丰收李凤兰作
本报记者 樊蓉 实习生 陈莹
在3月5日的央视元宵晚会上,以陕西户县农民画为题材的小品《卖画》完美亮相,引得满堂喝彩。小品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陕西农民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将接地气、传播正能量的户县农民画展示给了全国观众。正如小品所反映的内容一样,近年来,如何将质量上乘的户县农民画“卖”出去,如何树立户县农民画这一文化品牌,成为摆在农民画发展面前的课题。户县农民画正在寻求新的突破。
因《卖画》更惊艳
“农民画接地气,我们生活最给力!”这是陕西小品《卖画》的最后一句台词,演员们用朴实而真诚的话语,道出了陕西户县农民画家们真实的心声。作为春晚遗珠的小品《卖画》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的完美亮相,再次让陕西元素闪耀荧屏。作为今年春晚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唯一现代农村题材小品,《卖画》是反映当代农民生活新风貌的创作实践之作。在备战春晚的过程中,《卖画》以黑马的姿态一路杀进春晚第三次彩排,受到全国观众的关注和期待。虽然因“时长控制”等原因遗憾羊年春晚,但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终于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卖画》和以往农村题材有所不同,它的故事来自陕西户县,讲述了一个在买卖农民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在剧本创作之初,为了反映更真实的户县农民画故事,省戏剧表演协会带领艺术家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体验生活挖掘素材,被农民画折射出的昂扬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内涵所感染,感受到农民画家质朴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挣脱困难追求乡土艺术的生活现状,找到了创造灵感,从而创作出了这样一部响应时代精神、寓教于乐的作品。
小品《卖画》在为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将户县农民画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展现给观众。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著名农民画家雒志俭介绍说:“农民画创作并不简单,农村可用的创作素材有限,也需要画家去找灵感,而且还不能雷同,既要对传统农民画有继承,也要有新时代元素。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市场上出现了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农民画作品,这些作品进入市场后,价格不高,仅有装饰作用,让很多人对户县农民画产生了误解。目前很多画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流水线产品的弊端,开始回归到原本的纯手工绘画的队伍中来。”
抓质量求突破
看到啥就画啥,是户县农民画最为显著的创作特点,画中美好的生活,就是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浪漫的描绘、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户县农民画作者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用朴实的绘画语言,生动记录了农村的历史变迁、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和民风民俗。浓郁独特的乡土气息,色彩艳丽,欢乐喜庆,一抹抹鲜艳中传递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感知和热爱。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发展于六七十年代,成熟于八十年代后。五十年代的户县农民画主要以壁画、墙画为主,以宣传为目的,处在启蒙阶段。七十年代初,中央美院和西安美院的老师等一大批专业画家到户县体验生活,他们指导,农民们学,这给了农民画作者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那时,户县文化馆在农闲的时候举办培训班,把爱好农民画创作的人集中起来,每天记工分,基层创作者学画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民画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技巧在这一时期提升迅速,以鲜艳绚烂的色彩、淳朴稚拙的线条和强烈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不仅有农民画作者和作品应邀去过挪威、新西兰展出,还常吸引外宾专程来购买。
随着这种艺术形式带给农民生活种种“好处”的凸显,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民画也从原来的自娱自乐逐渐走向市场。谁的作品销路好,就有人开始成批地“创作”同样的画作。先大致绘好轮廓,然后给衣服着色、给面部着色,大量的复制品流入市场,导致农民画的口碑和艺术性下降,精品难觅。除此之外,缺乏专业性市场引导也成了户县农民画“走不出去”的原因之一。和中国传统国画不同,农民画没有形成专业的鉴定及市场定价等制度。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农民画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牵制。
为了把农民画这一精品文化品牌重新带回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户县各级相关部门抓质量求突破,给予了农民画创作大力的政策扶持:举办“手工原创”农民画大赛,对获奖的农民画提供丰厚的奖励;设立了80万元奖励资金以鼓励创作;新修户县农民画珍藏馆,将五十年代至今的精品农民画陈列馆内;翻修户县农民画展览馆;支持农民画展览馆免费开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的户县农民画已经找回了自己的发展方向。2014年5月,雒志俭的《碾场》、傅蕊霞的《谷粒声声》两幅作品,作为中国农民画的代表作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将陕西农民的故事展示给全世界。同一年,刘知贵的《顺风》和《爷孙仨》、王乃良《耕耘路上红日高照》、王文吉《高歌一曲颂党恩》等40多位画家的245幅作品入选全国公益广告,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作为公益广告在全国推广。全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广场、机场、饭店、建筑工地的围挡、LED电子显示屏上,以描绘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户县农民画,带着浓墨重彩的地方特色,以公益广告的形式,书写着新生活,成为传播正能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载体。
走出去“卖画”
“要想让农民画在未来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能够更快更好地‘卖’向全国,还应多组织作品展览。”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会长韩振北这样说。“农民画属于原始画派,结合了中西绘画的优势,很有市场。我认为应该多办展览,比如沿着新丝路线路,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举办展览,甚至可以到丝路沿线的其他国家办展览。扩大农民画的影响力,首先要让农民画走在丝绸之路上,在丝绸之路上动起来。”
如何以户县农民画为契机,做大做强这个陕西本土的品牌,不仅需要创作者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引导和支持。韩振北对农民画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未来,我希望能建设农民画产业园区,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发展书籍、纪录片、礼品等众多的衍生品,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形成良好的文化循环发展。把农民画事业做大做强。走出去,把农民画‘卖’向全国,‘卖\’向全世界。传承这个宝贵的文化品牌,不能让它埋没在民间,我们有责任让这一民间艺术真正流通起来,动起来,散发出更多光亮,让农民画画出人民的幸福和谐,成为陕西的重要文化名片。”
新闻推荐
渭河西安段综合治理冲刺 已完成堤顶道路及绿化115公里,桥梁7座
本报讯(记者肖杨通讯员代建超)日前,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渭河西安综合治理工程在完成全部184公里堤防的基础上,加快了堤顶道路、绿化、桥涵等配套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建设堤顶道路及绿化115公里,桥梁7...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