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学业,杨颖都不想放弃,学校考虑给父女俩提供宿舍本报记者 赵彬 摄
一边是瘫痪在床的父亲,一边是重要的高中学业。户县18岁女孩杨颖,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但在内心深处,父亲和学业她都不想放弃,她说,“我知道有个电影叫《背起爸爸上学》,如果爸爸情况一直不能好转,我也想背着爸爸去上学。”
父亲
“耽误女儿上学实在很惭愧”
昨日中午,户县祖庵镇响桥村,18岁的杨颖正在家里给父亲准备午饭。昨天学校举行开学典礼,但她没有去,而是选择在家照顾父亲。
在村里,杨颖家老旧的土坯房与邻居们的二层小楼显得格格不入,四扇窗户还是靠木头栅栏支撑,连挡风的玻璃都没有,只能靠塑料布遮起来御寒。
杨颖的大伯说,这间土坯房还是1966年盖的。杨颖的家中只有两张矮桌和几只板凳,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杨颖父亲杨清冯屋内的电视机。尽管家境贫寒,但让杨清冯感到欣慰的是,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屋内20多张奖状密密麻麻贴满了一面墙。
58岁的杨清冯说,杨颖4岁时,妻子就因病去世。“好不容易把女儿拉扯大,一直觉得欠了女儿很多,这生病又让她没办法去上学。”杨清冯说,在没生病之前,家里的主要收入是靠他在户县附近打零工,每天能挣七八十元。去年9月,他因患脑梗住院,在医院期间一直靠3个兄弟轮流照顾,今年1月,他又因中风导致下半身瘫痪,经过治疗后,在家休养。
“没瘫痪时,我还能自己下床走动,孩子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管我,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杨清冯说,“靠兄弟几个照顾也不是个办法,现在身边离不开人,这样耽误女儿上学,实在是惭愧得很。”
女儿
“恨不得让时间慢点再慢点”
昨日,杨颖说,父亲在看病期间,曾陆陆续续住院治疗,总共花费了2万多元,好在有几个伯伯的资助,才能渡过难关。在父亲住院后,村民们也陆续组织了捐款,加上镇上和村上送来的1500元,父亲的医药费暂时有了着落。
“爸爸住院时,我就自己在家吃饭上学,爸爸在家养病,我要把他照顾好。”杨颖说。
学校每天要求早晨6点10分到校,杨颖5点就要起床,先把中午要吃的面和好,然后赶到学校上早自习。中午12点20分放学后,她得立刻回家给父亲做饭,然后赶在下午1点10分到学校。晚上在给父亲做完晚饭后,她还要赶回学校上晚自习,直到晚上8点放学。“高二的课程已经开始紧张了,中午和晚上只有50分钟的休息时间,路上就要耽误20分钟。我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恨不得让时间慢点再慢点。”杨颖说。
提起学校里的情况,杨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寒假在15日就结束了,同学们现在都在教室上课,听说今天还要举办开学典礼,我也想去看看。”杨颖说,开学前她曾给班主任打过电话请假,但这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谈到下一步打算,杨颖说:“我知道有个电影叫《背起爸爸上学》,如果爸爸情况一直不能好转,我也想背着爸爸去上学。”
学校
愿为杨颖和父亲提供宿舍
昨日下午,在户县第八中学门口,面对操场上众多熟悉的身影,杨颖只是站在校门口,并不愿意去上前打扰他们。
杨颖的班主任雷老师表示,他对杨颖家的情况比较了解,“她父亲出院那段时间,她每天放学都是第一个冲出教室,赶回家做饭给父亲吃,这样来回赶时间确实挺折腾的。”雷老师说,“但孩子的成绩不错,在班级一直属于中上游。”
该校政教处主任王文圣表示,“只要娃愿意上学,我们肯定是要全力支持的。杨颖的班主任反映杨颖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学校更要支持她继续学习了。”
王文圣说,鉴于杨颖的情况比较特殊,学校可以考虑为她和父亲专门提供一间宿舍。“目前学校共有100多名寄宿生,宿舍也比较紧张。但为了鼓励孩子继续上学,我们也会想办法帮助她,让她尽量省去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王文圣说,“下一步学校会开会具体研究这件事情,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尽快重返校园。”
本报记者 孙昊
新闻推荐
昨日,室友们带田亚峰(左二)去食堂吃饭华商报记者田东海摄华商报咸阳讯(记者马新斌)“病魔虽然夺去了我的健康,上天却赐予了我一群好舍友。”双腿残疾无法行走,生活对于咸阳师范学院大三学生田亚峰来...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