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莹
一位普通的农民,一把简单的刻刀,为石头雕刻出了生命。33岁的戴超做过电子技工、卖过铝合金门窗、当过厨师、小工、泥瓦匠。从小喜欢书法和绘画的他,在不经意间,与石刻结缘。在外学艺钻研出师后,戴超回到家乡,专心研究“石刻”。如今,他雕刻的石狮线条清晰、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而这个看似瘦弱的农村小伙用他的执著,“雕刻”着属于他的那份不凡人生……
日前,记者在渭城镇政府附近的戴氏石刻馆,见到了戴超,一身蓝色工作服,戴着眼镜的他,正拿着锤子和雕刻刀,聚精会神地敲打着石狮。
见到记者,戴超忙摘下手套,“看看我的这个石狮子怎么样?”笑着的戴超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戴超是渭城区渭城乡石桥村人,今年33岁。14岁开始,戴超就开始学习书法,十几年笔耕不辍,“小时候过年,看别人写的对联,就想着自己也要写出这样的字来。”说起学习书法的初衷,戴超有点不好意思。
“那时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这才想着要出去闯一闯。”背上行囊,接过家人递给的路费,年仅20岁的戴超坐上了去户县的大巴车。初到户县的戴超,在一家工厂里做电子技工,收入并不高。随后,他又卖过铝合金门窗,当过厨师、泥瓦匠。
“但是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要改变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就需要自己学一门手艺。”怀着这份心思,戴超在户县的一家石刻馆应聘学习石刻,虽然没有工资,但他干得很开心,“虽然没有工资,但是我觉得在这个上面可以实现我的人生抱负。”
“刚开始,每天猫着腰拿着工具蹲在那里,十斤重的铁钻一拿一整天,一个礼拜下来,手腕肿得都提不起筷子来,晚上腰疼得睡不着觉。那时候真是累啊!”说起刚学手艺时的情景,戴超很感慨。“想过放弃,但是没有找到比这个让我满意的工作,就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在学艺期间,戴超发现,许多地方都需要石狮等石材的装扮,戴超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他更加细心了。从雕刻工具,到雕刻手法,从整体设计到局部过细,戴超当起了“有心人”,不知道刻坏了多少石材,汗水浸湿了多少衣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戴超在石刻方面的基本知识沉积了不少。
2003年,为了照顾家人,戴超返乡回到老家,干起了石刻这个职业,专门雕刻石碑石狮等。由于这个行业是个技术活,干的人不多,一些人看到戴超雕刻的石碑,鸟兽生动形象,并且字体隽永清秀,有文化味,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戴超也在周边的乡镇打响了自己的名气。
“一个好的石匠,不是简单的将花样刻出来,更要赋予石材生命力。”说话间,戴超向记者展示了他雕刻的石狮、砚台、枕头等,“石头是有纹理的,石刻讲究切、钩、雕、钻、抛等十几道工序,一条看似简单的线条,也需要一年以上技艺的积淀。”
在石刻馆的院子里,摆放着许多石碑。有些已经完工,有些正在雕刻中,戴超指着其中一块石碑上的图案介绍道:“这个图案是松鹤延年,看着很简单,但是从勾线放样、粗雕、精雕、打磨、着色、清理、包装出品,按传统手工雕刻下来,至少要两个多月。”
在院子一角,几组石狮威风凛凛地蹲卧于地上。“在传统手艺中,最能体现一个石匠技艺的就是狮子口中的宝珠。”说到石狮,戴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我们行内要求,狮子刻完,宝珠不破。”攀谈中,记者了解到,石狮嘴里的宝珠越圆越好,能够在嘴里自由滚动,但不能随意被取出来。“雕刻这个宝珠,就要掌握技巧了,一般人的技术是奈何不了的。”戴超说,宝珠比嘴大,而且嘴巴挡住了工具的进入,很不好操作,最初雕刻“宝珠”的时候,戳子一进去,宝珠就四处动,后来就想出一些土办法,把它暂时固定了再进行雕刻,这样就能把石狮雕“活”了。(B)(11)
新闻推荐
中华路小学五(2)班张瀚铎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一定觉得很奇怪,户太八号是什么?它为什么是葡萄之王?下面,我就带你们去葡萄之乡户县一探究竟。周六,爸爸、妈妈、姥姥和我一起开车去户县,一路上,路边都是玉...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