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唐东渭桥是古代渭河上一座著名的桥梁,承载着悠悠岁月,见证了辉煌历史,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志书记载,唐东渭桥位于长安城东北50公里处,最早建于汉景帝五年(前152年),是连接新都长安和旧都栎阳的一座简易便桥。此桥自秦咸阳、汉长安以至唐,历十三朝,特别自长安以来,历史地位显要,除军事、政治要冲价值外,还对航运发展及经济、佛教发展有源远流长的影响。
古人出行遇河除了船渡便是桥。“八水绕长安”中的渭河,河床宽阔、水势汹涌,北岸立陡、南岸多滩,成为人们出行之障碍。秦孝公建都咸阳来,北进渭北广大地区,有泾河为障,南去古都长安有渭水做碍,故修桥。当时修有两桥:中渭桥(便桥)和泾水桥。此二桥的建通对于促进秦文化、经济、军事的发展,功不可没。至汉,刘邦败秦入主关中并于公元前202年打败项羽后,接受张良建议以长安为都。从此,自汉至唐,东渭桥均是扼守京都屯兵御敌之要冲关隘。
1987年,高陵耿镇白家嘴村民挖沙时掘出木质完好的古桥桩,后在日本僧人《入唐巡礼记》中查出证实,此为东渭桥遗址。结合出土记碑“抗星柱,延虹梁,矗如长云”的描述,东渭桥桥长548.8米,宽11米,22排418根木桩,4处分水金刚。桥基以青石砌成,间以铁栓板相连,桥面面积20000平方米。唐开元九年(721)年,由京兆尹孟温礼主持修建的。现在高陵历史博物馆复原遗址旧貌。
东渭桥是渭河名桥,至唐时尤显重要,既承载过辉煌和繁华,也承载过灾难和败落。从西汉到唐,历经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桥梁之一。唐高祖李渊登基大唐,起于龙跃宫(今高陵县西四十里西苏村),便是于此桥渡河进入长安。天宝十四年(755年),大诗人杜甫自京城到奉先(蒲城)探望家小,途径东渭桥,即兴写诗云:“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河梁幸未坼,技撑声悉萃。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描写了当时东渭桥的壮美。
渭河灌溉之利惠及两千多年,自古漕运为关中唯一航运道路。“东至黄河,西至周至,上下商船往来如梭,至民国渐少”,是东通河东、中原、山西的经济命脉,更是沟通京城、府、路对外交往和与各地通联驿站的中继和转运要冲。唐咸亨三年(672年),东渭桥水运码头附近还设置东渭桥桥仓,接纳关东漕粮抵长安,储粮最多时达600万石。所以“折柳送别,泪眼倚桥”、“商贾荡荡,车马辚辚”成为当时东渭桥一大景观。
东渭桥是南北交通咽喉,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仆固怀恩纠合外族30万人马入扰关中,京师大震,代宗命李忠臣屯兵东渭桥,镇守京师。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十月,朱泚叛乱称帝,右神策军都将李冕由河北行营西进勤王,击败叛军收复长安、屯兵东渭桥。公元881年唐僖宗中和元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后,令部将朱温屯兵东渭桥,拱卫长安以保卫大齐政权。明代明将徐达也是经过东渭桥攻克长安,摧毁蒙元统治的。
朝代更替政权变更,丝毫没有改变东渭桥依仗泾渭屏障北御侵扰、保障漕运、辅佑朝廷、惠及京府的政治、军事、经济要地之角色。据高陵县志记载,元和八年(813年)六月,渭河暴涨,东渭桥被冲毁,南北绝济一月余,随后朝廷予以修复。而东渭桥于唐朝末年后废弃至今,在长达1300多年的时间内屡废屡建,期间时而为桥时而为渡,但渭水上东、中、西三座桥(尤以中、东渭桥为规模)一直是京都“门户锁钥”的兵争之地。
高陵作为守望京师长安北大门的近畿之地,境内就有东、中渭桥两座。高陵东渭桥是当时出入长安的必经之桥,除为军事战略要冲外,在发展经济、使臣往来、佛教入土中原上,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无历史记载,但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文成公主和番大体都应当从此桥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珍藏于扶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便是东汉灵帝熹平年(公元172年)由印度高僧伽什摩腾和竺法兰的弟子送到中国的,当时使团从北入南当是由东渭桥进入中土。另外,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平安时代第十三次遣唐史藤原常嗣也是经东渭桥进入长安的。而贞元九年(793年)前面文中提到的击败叛军朱泚的都将李冕就葬于桥北原上,用于纪念所立之碑至今保存完好,史称“三绝碑”。为什么碑称三绝呢?李晟是威震中外的中唐名将,此一绝也;当时名相裴度亲自撰写碑文,此二绝也;楷书四大家之名书家柳公权亲自书丹,此三绝也;名相、名书家、名将,三名而成三绝,确实非同凡响。
今日,东渭桥遗址所在河床已北移6华里。徒步渭河河畔,放眼渭北风光,悠悠东渭桥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桥梁和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不言而喻。目前从西安向北通往渭北方向的通道,仅高陵境内从东向西就有七座桥梁,分别是:西阎高速公路桥;1965年在西韩道上建造的当时陕西最大的一座现代桥梁:耿镇渭河大桥;2017年在泾渭分明处修建的交通彩虹桥;将要建造的横跨泾、渭河特大桥;2002年和2007年高陵架设的泾河、渭河2座大桥;西铜高速公路桥。7座跨泾、渭河现代化桥梁加上正建设的地铁10号线,这些大通道让高陵悄然融入了西安主城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拓玲)3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100余人与高陵区委、高陵区人大机关的同志一起前往泾河北岸,参加义务植树...
高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