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惠竹马
○马元社文/图
高陵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特色明显,其中船张芯子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药惠竹马和桑家龙灯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船张芯子
船张芯子起源于明末清初。芯子由老杆、搭头、胸子、木桌、撑子组成,演员为9到12岁的儿童。主要是运用独特的力学原理,能表现出伞尖上站人、前马蹄上挂人、后马蹄挑人、空中吊人、手上托人等装饰技巧。表演的内容主要有《三娘教子》、《西游记》、《送京妹》、《断桥》、《嫦娥奔月》等。表演时,小演员仅依托小小的一个接点,站在4、5米的高杆上,且随着队伍的行进前后摇晃,感觉相当惊险刺激。由于连续几年受邀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参演,如今的船张芯子成为西安市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文化节目。
药惠竹马
药惠竹马起源于明末清初,已传承400多年。竹马是用竹篾扎成战马框架、以色纸或色布装裱成不同毛色的马匹,中间留一空间。表演时,演员化妆成各种戏剧造型人物,置身竹马内,缚马体于腰间,似骑马状。表演的节目有《古城会》、《三战吕布》、《三国演义》、《收三仙》、《龙凤呈祥》等,还有“移旗”、“游四门”、“里逻城”、“外逻城”、“连三交”、“马坊困城”、“围城”、“龙摆尾”等阵法。表演时场地内战旗翻飞、马铃叮当,颇有“三五步走遍天下,一杆旗百万雄兵”的气势。
桑家龙灯
桑家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用十三节拐子撑起来。龙头用竹篾绑成框架,再用麻纸糊起来,龙角用木头雕成,龙眼是两盏碗口大的红灯。为了防止用力摆耍而脱节,又用大绳从龙头到龙尾链接起来。
如今,每年春节、二月初二都要耍龙,每节龙身燃亮蜡烛,浑身通明,人们也称桑家龙灯叫“明龙”或“龙灯”。每次耍龙,锣鼓、秧歌、狮子等轮番上演,撑牌灯的、放松香火的、提蜡烛的、打杂的,不下五六十人。桑家龙灯成为高陵春节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新闻推荐
把农业作为第一基础 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 大西安迎来乡村振兴新时代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2018年3月18日,首届“大西安农民节”在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拉开大幕,西安市政府表彰了...
高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陵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