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高陵新闻 > 正文

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巡礼 用无私大爱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记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刘先蕊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9-18 07:0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杨光

提起西安市临潼区相桥敬老院院长刘先蕊,不仅临潼人熟悉,而且周边的阎良区和高陵区的很多人也都竖起大拇指,夸她是身边实实在在的好人。

28年来,她用无私的大爱,温暖了一颗颗孤独的心;她用真诚的付出,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

1976年,祖籍山东菏泽的刘先蕊嫁到了如今的临潼区相桥村。改革开放初期,敢想敢干的她开始从事长途贩运生意,很快就积累了1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同时,积极要求进步的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刘先蕊不仅吃苦能干,而且十分重孝道,深得乡邻称赞。她的公公因病瘫痪在床8年,她精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

1990年,因为相桥敬老院前任院长工作调离,敬老院濒临解散。时任镇党委书记李明光找到刘先蕊,想让她接任敬老院院长。当刘先蕊来到敬老院看到实地状况时,她犹豫了。但当她看到孤寡老人们无助的目光时,她同意了,并留下一句“我是共产党员,既然答应接手,就一定不会让哪怕一位老人受苦、无尊严”的承诺。

7位老人,5间瓦房,1位临时聘用的工作人员,账上没有1分钱,这就是刘先蕊上任伊始面临的境况。她不仅没有抱怨,而且拿出家里的积蓄,用于开荒、种菜……在她的不懈努力和镇政府、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敬老院的发展一天天好起来,老人们的伙食也不断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来敬老院,老人人数从刚开始的7位迅速增加到18位。

1998年,由于体制机制改革,敬老院少了一大部分经济来源,难以供养这些孤寡老人。老人的生活费没有了,刘先蕊个人的工资也没着落,敬老院一度陷入困境。这样的困顿日子持续了5年。这5年,刘先蕊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全靠着拾柴、捡菜叶,在自家地里种粮种菜来维持敬老院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她把家里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贴补这个特殊的大家庭。

即便再节省,敬老院的日子还是难以为继。在花光了所有积蓄之后,刘先蕊作出了一个让家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她以祖辈留下来的房子和宅基地作抵押,从银行贷了一笔款,用于补贴老人们的生活所需。

随着社会养老机制的日益完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敬老院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但刘先蕊抵押出去的房子至今也没有收回来,因此一家人都以敬老院为家。28年来,为了让老人们活得舒心,刘先蕊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爱都给了他们。28年里,共有103位老人离世。每位老人去世时,她都会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一一操办,坚持将每个细节做到位。

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姚整风每每提起刘先蕊就老泪纵横。姚整风以拾破烂为生,双目失明后来到敬老院。2011年,他突发脑溢血,情况非常危险,刘先蕊亲自护送老人去医院治疗。“住院那会儿,刘院长一直陪着我……”一辈子无儿无女,从未感受过家庭温暖的姚整风老人说。

“我嫁过来时婚房就在敬老院。生孩子时,婆婆也顾不上照料我,她一门心思扑在老人们身上。我经常在想,她为什么会爱这些素昧平生的老人?看着她为老人们忙得筋疲力尽,看着她日渐衰老的身体和无言的付出,我感到了她心里的那种大爱。从2015年开始,我接任院长。虽然婆婆现在只担任副院长,但她操的心却没少一点。”刘先蕊的儿媳卢娟娟说。

几十年来,刘先蕊一直细心服务着老人们。她先后荣获“孝亲敬老之星”“敬老好儿女”“千名孝子”等40多项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全校孩子们眼中的“赵妈妈”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赵荣香在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有一位被全校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赵妈妈”的中年教师,她就...

高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45分钟VS 20小时2018-09-11 05:10
评论:(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巡礼 用无私大爱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记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刘先蕊)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