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高陵新闻 > 正文

乡政府和派出所搬到村民身边 警政融合“零距离”便民对接解难题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6-04-26 12:18   https://www.yybnet.net/

村民为警政一体化工作站送来锦旗

编前语:高陵区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泾渭分明”之畔,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称。因境内有建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的奉正塬,塬体高隆,称塬为陵,故名高陵。有着2300多年县制历史的高陵区,内有唐昭慧塔、李晟碑、东渭桥遗址等古文化遗迹,是中国建县历史最早的县份之一。

高陵曾于195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上世纪80年代为西北首家“吨粮县”,90年代被评为“全国双基教育达标县”等荣誉称号。2000年在甩掉“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帽子后,一跃跨进并连续6年入选“陕西十强县”、“全国百强县”行列。2015年8月4日,高陵“撤县设区”正式挂牌,从此结束了2365年的县制历史。过往的历史辉煌并不能全面代表现如今的高陵区,连续3个月的走基层采访,让记者看到了高陵正在呈现出全新的变化,全区探索创新出的“一村一警一站一队”社会综合治理新模式,将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即日起,本报将推出“高陵区创新警政一体化模式,‘四个一’新政誉满三秦”系列报道。

“一村一警”模式在中国农村并不陌生,但现如今走进高陵区,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变化——任何一个行政村或社区,都能看见在村组(社区)活跃的街镇干部、公安干警和村组干部。

在你还充满迷惑的同时,你还会新奇地发现,你的动态行踪也会被全域覆盖的监控探头实时锁定。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全新模式下的效果又是什么呢?简单点说,这就是“一村一警一站一队”(下称“四个一”)工作机制形成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党务政务警务实现“大联动、大融合”。无论是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或是创森、城市治理、安全生产检查等重点任务,都很容易地解决了。基层普遍反映,工作轻松了,效率更高了,干群关系更和谐、警民关系更密切。

乡政府派出所驻村“办案” 11个月刑事案件零发案

1984年的驻村民警郑健和很多中国驻村民警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人主管着多个行政村。他的辖区湾子镇大夫雷村、生王村、岳华村、湾子村相互距离遥远,而且位置特殊,是标准的鸡鸣三县的交叉区域。尤其是湾子村,阴历逢二逢七,还会有集市,高陵、三原、泾阳等地的村民都会聚集于此,人口流动极其复杂。

在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环境下,要在以前,偷鸡摸狗的事情没少发生。可就在过去的11个月里,湾子村实现了刑事案件零发案,群众对这个小伙子的态度有了大转变。

一次郑健正在和镇干部张军商量巡逻队工作,村民张锁跑进警务工作站对着郑健说:“郑警官,最近我家院子旁边每到晚上总会有一辆同样的面包车经过,怪吓人的,你给查查。”这样基层的消息对于以前忙碌于村与村路途的郑健尤为珍贵。他敏锐地感到不正常,随后立刻报告湾子派出所领导,安排刑警和自己一起摸排守候。不到24小时,民警发现了藏匿并运输贩卖毒品的人,顺藤摸瓜,总共抓获11名犯罪嫌疑人。

“民警办得了事,村民才会看得起你”。村主任刘忠胜说得很实在,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事情要从2015年春天说起。当年春天,生王村村委会办公室挂上了两个新牌子,一个叫“生王村警务室”,一个叫“湾子镇驻村工作站”。郑健和乡镇干部张军、村主任刘忠胜,以及一批镇、村干部就这样成了每天一起办公的邻居和同事。

对于村里的改变,民警郑健说,他原来的驻村中心警务室在大夫雷村,设施很齐全,可以办西安市公安局“家门口派出所”承诺的各项公安业务。但对于生王村可就鞭长莫及了。现在不一样了,每个村都有警务室,不论村民办事还是治安管理都方便了。村民感受到了强烈的安全感,警务站和工作站也成为了生王村村民经常光顾聊天的热闹场所。

一句话两家结下“大梁子” “联席会诊”解决当下见效

除过抓毒贩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外,其实在农村,发生最多的就是矛盾纠纷和恩怨。

生王村有一对邻里女人,一个姓李一个姓王,因为一句“破鞋”结下了几年的“梁子”,甚至一度见面就打得死去活来,成为湾子镇远近闻名的冤家对头。在大夫雷村的时候,郑健仅仅听说过,但化解起来他感到“压力山大”。

“我本想调解,但连王大姐的家门都进不去,村民会说,没犯法,你为啥来找我,然后砰地一声就把门关了。”郑健对这个村民纠纷头疼了很长时间,但实情的确是解决不了。

一天,郑健和村主任刘忠胜、镇干部张军等人在警务室工作站的联席会上商议这对冤家的调解问题,刘主任提出了自己带队,郑健、张军随行的方法,理由是自己在村上还是有威望的,王大姐和李大姐的门由他来敲开。

这一招很是灵验,一行人顺利进入王大姐家门后,郑健和张军开始发挥人民警察和乡镇干部的功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动了王大姐主动向李大姐道歉。随后,又来到李大姐家,如法炮制,两位大姐终于坐在了一起,化干戈为玉帛,乡里邻居也都围在门外,笑声不断。

年轻的郑健尝到的甜头还不仅于此,在他的牵头勘察下,警务室工作站的联席会议决定在全村安装32个高清摄像头,形成无死角监控。刘主任笑着抽着烟说:“晚上有人在外面大小便,都会被拍到,真是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了。”

同时,由郑健带队、辅警小樊和7名村干部组成的护村巡逻队每周在村里巡逻3次。生王村地处交通要道,湾子逢集市时过境人员车流量大,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每逢集市巡逻队就加大巡逻次数与力度。这一举措使得当地案件果然大大降低。

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了事 “零距离”便民对接受称赞

今年68岁的陈彦民,是生王村的村民。在没有“生王村警务室”和“湾子镇驻村工作站”之前,他一直为一件事情感到苦恼,这件事困扰了他9年多时间,直到去年问题在家门口就给解决办好了。

陈彦民说,10年前的一天,他在高陵县汽车站捡了一个女孩,抱回家抚养。随着女孩渐渐长大,他就想给孩子上个户口。在去办理的过程中,问题来了:女孩在抱养的时候,并没有出生证,这就意味着,孩子根本没法上户口。

“一方面办理户口需要的手续多,涉及派出所和民政等多个部门,而很多手续都因女孩是抱养,缺少证明无法办理,为此我跑了9年时间,可就是办理不下来。”陈彦民说,后来有了警务室和驻村工作站,事情在家门口就办了,没跑路也没花一分钱,所有的手续都是工作站帮忙跑的。

原来,政务和警务结合后,两家合并办公,村上给派出所提供了很多真实重要的信息,加之两个部门联合协商研究,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张玉芹今年68岁,家住高陵区耿镇虎家村十组,原籍为商洛市商州区勤政大队,于18岁时嫁至西安市临潼区新寺乡南程村。其丈夫因病去世后,和高陵区耿镇虎家村十组村民王某生活在一起,但一直未领取结婚证和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导致其28年之久没有户口,成了“黑户”。

张玉芹曾多次到临潼公安局查询,但是并未查询到其个人户籍信息。随后,民警多次到商洛、临潼等地调查取证,证实其确实在耿镇虎家村生活28年之久,并与王某已形成夫妻关系。经耿镇派出所、户政大队等单位民警共同努力,最终她成功上了户口,从此摆脱了长达28年因无户籍信息而造成的困扰。

警政结合下的全新模式 有效破解多项管理难题

在湾子镇推行的改革,被称为“一村一警一站一队”。工作中实行“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联动互动模式。具体点说,即将群众反映的情况(问题)或收集掌握的情报信息,属于公安业务的,由驻村民警当场处理解决;不能直接处理解决的逐级上报派出所和公安各业务部门,按职能划分处理;非公安业务的,由包村干部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逐级上报街、镇,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全新的工作机制,能否适应当前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支持,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不难看出,2015年3月份,高陵形成了“四个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思路,并在湾子镇开展先期试点工作成功了。

在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8月28日,区委政法委就“四个一”工作机制向区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汇报。区委决定,在全区全面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明确了党委政府领导,综治政法牵头,公安、镇街主导,村组、社区协同,干部群众参与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一个月内全部建成、两个月内磨合运转、三个月内成熟运行并长期坚持的工作要求。

为了确保“四个一”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区委政法委联合区考评办制定了堪称高陵“史上最严”的考核办法,并将随机暗访、专项检查、年终考核等结合,确保工作人员沉在村组社区、实现工作前移。在年终考评中,由区委考核组对全区“四个一”工作进行考评,并加大权重,在考评总分中进行加减,严格奖惩,全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记者手记:变“群众找政府办事”为“政府找群众服务”

基层工作,是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化解基层的各种矛盾,深入推进基层体制改革,加强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是当前各级各部门亟需破解的难题之一。

高陵区建立“一村一警一站一队”工作机制,不得不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实现了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实现了工作上“零时限”对接,实现了与群众感情“零障碍”沟通。

就拿湾子镇生王村为例,记者感受到,街镇干部、公安干警辅警及村组干部对辖区群众熟悉率很高,对村内群众和外来人员实现精确识别,分类关注。在夜间和特殊敏感时期,由工作站统筹安排,警务室(站)组织负责,将“鼠标”巡逻与“红袖章”治安巡逻常态化,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效结合,全面加大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力度,确保群众睡个安心觉。

转变其实不仅于此,广泛地说,实现了“党务、政务、警务”的前移,推进了工作下沉,干部作风更接地气。让干部沉下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与老百姓的“零距离”接触,提高了政府为民办事的公信力,增加了服务群众的透明度。这是“四个一”机制的精髓和实质,真正实现了将“群众找政府办事”变为“政府找群众服务”。文/图本报记者谢斌

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之一

高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陵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乡政府和派出所搬到村民身边 警政融合“零距离”便民对接解难题)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