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长安 > 正文

高新区 “经师易遇,人师难得”他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 出镜人物: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王小林

来源:华商报 2021-09-14 00:46   https://www.yybnet.net/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总有一些老师令人感动,总有一些故事传递着温暖,他们是让学生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人,也是学生、家长心目中的最美老师!近日,华商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各区县多位优秀教师代表,推出“致敬最美教师”系列报道,用笔墨致敬最美年华!

“孩子们真诚的话语,对我是一种鞭策”

他是夏日里的灿烂阳光,是风雨中的坚强背脊。他用热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真诚打动学生的心灵。从教18年来,以朴实的言行垂范谱写了立德树人的育人追求,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优异的育人成绩。他就是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王小林。

字里行间道不尽对“老班”的爱

“叶祎康在高一六班取得的所有成绩离不开您对他的肯定、鼓励、教导和关爱。还记得倾盆大雨的午后,我担心他淋雨骑车回家路上不安全。电话里,您问“孩子带公交卡了没?没带我给他钱让他打车回去”。这一句话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所有我与之分享此事的同事和朋友们。分科前,他总说要不就学文科,还能分到王老师班上。他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情感的孩子,对您的不舍是他对您最简单却又最真实的情感。”教师节前夕,西安高新一中高二一班叶祎康的妈妈特地给孩子曾经的班主任王小林老师发了长长的一段话。

“您做我的班主任,这是我开学最大的欢喜,也是极大的幸运。在高一的一年里,您的幽默风趣、细致认真,毫不掩饰的真诚,毫不吝惜的赞扬,都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的追寻。”张钰浛同学在卡片上诉说着对王老师的崇敬之情。

教师节当天,像这样的卡片还有很多,王老师开心地说:“收到学生的卡片我很感动,孩子们真诚的话语,对我是一种鞭策,我为这份职业感到骄傲。”而学生们也收到了王老师送给大家的励志卡片:致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弟子们:做一个行为自觉、自律自强的人,做一个学习自主、理想坚定的人,做一个心灵自由、思想深邃的人,做一个胸怀天下、有追求的人。平等民主Freedom落款是:永远爱你们的老班:王小林

“仁爱”无声 用心打造快乐课堂

常怀仁爱之心,言行垂范,德才兼备,是王小林的真实写照。

初春的一天,细雨绵绵,班里有一名学生突感身体不适,经校医诊断后,需要进一步去医院治疗。然而学生行动不便,面对已是半大小伙子的学生,王小林二话没说,背起生病的学生,从五楼到一楼停车广场,亲自驾车赶往西安高新医院救治,湿透的衣背和额头的水珠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他的“仁爱”如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教会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王小林的高中政治课堂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与想象中的政治课“大相径庭”。比如,课前的班呼不是传统的“老师好”,而是“平等、民主、自由”;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很多新的专业名词,每节课前2分钟的“你说我猜来复习”取代了温故知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种下向日葵 见证“向阳而生”

2019年末,受疫情影响,学校停课不停学,为了保障学生在家学习的质量,王小林科学安排每日各科学习时间,制定了专属作息时间表,每晚21:30后,他会准时开始电话、视频家访,给学生答疑辅导。高三复课后,他发现许多孩子在复习上还有漏洞,恰逢高考延期消息传来,在这个特殊时刻,他带着全班同学在操场开了一节特殊的班会,给每位同学一粒向日葵种子,种在操场绿化带的边沿上,并给学生们说这是在播种希望。此后的日子里,王小林提醒孩子们利用课间与午晚餐时间给向日葵浇水除草,观察生命的奇迹与大自然的力量,帮助他们排解高三复习备考的强大压力,引导学生们积极向上,向阳而生。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这首诗是学生写给王小林的,“经师易遇,人师难得”是“桃李”给予他的真实评价,也是他孜孜不倦做一名好老师的动力。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长安区

她让“候鸟”在爱的天空勇敢飞翔

■出镜人物: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四坡小学 闫楠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闫楠,90后,是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四坡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她带班严格细致,总结出一套学习、生活习惯口诀,使学生迅速养成了良好习惯;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学习积分银行”等管理制度,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鸣犊河流、水库较多,她坚持巡河和安全检查;她帮扶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发起成立“候鸟”社团。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2019年,荣获“西安市优秀班集体”称号,她本人被评为长安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班里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 太需要关爱了

2017年,班上有一名男生学习习惯较差、成绩不理想。带着一系列疑问,闫楠到这名学生家中了解情况。原来,这名学生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偶尔回家后发现孩子成绩下滑就是一顿打。多次劝说但效果不理想,闫楠经过准备,和学生的爷爷协商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晚上打电话监督,让学生的姐姐拍学习视频……五年下来,这名学生阳光自信了,成绩突飞猛进,成了一名优秀学生。

那次家访以后,闫楠做了一次统计发现:全班有23名学生,13名学生的父母一个月回家一次,8名学生的父母在家但见面少。班里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往往是父母在外地工作,由爷爷奶奶带孩子。闫楠说:“学生太需要关爱了。一个学生对我来说也许只是二十分之一,但对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一届学生教不好,我还有下一届,但对家庭来说就是唯一,甚至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

从有想法到行动 让“候鸟”勇敢飞翔

针对同学们的个性和共性问题,闫楠萌发了全面帮扶的想法。“我就想着在基本的教育教学以外,能做点什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发起成立了“候鸟”社团,12名老师参加,帮扶60余名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每天放学后,社团老师义务给学困生辅导家庭作业,给有特长学生开展美术、舞蹈等活动,还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开展送书包、送书、送棉衣等活动,已经坚持四年。

后来,四坡小学以帮扶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成功案例为原型,拍摄了微电影《候鸟》,先后荣获长安区、西安市陕西省一等奖,并入围教育部百部微电影大赛。一经播出,吸引了各界爱心人士投入到帮扶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

“关爱留守儿童,其实就是坚守教育的初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说,教育就是付出爱、收获爱。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吹起“候鸟”集结号

在管理过程中,闫楠发现有的学生不愿意表达,怕别人讥笑,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这时,她便鼓励学生先展示真实的自己,然后在本子上逐个记录、分析、思考解决办法。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自己独特的领域闪闪发光。

闫楠说,学无止境,自己要更加努力。近期的规划一是抓好班上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为六年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是学习长安教育大讲堂专家李镇西老师出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编写一本以“候鸟精神”为主题的班主任叙事集,题目就叫《一万公里的约定》;三是将“候鸟精神”发扬光大,争取吸引周边更多的老师和留守儿童加入社团,让爱心传承下去,让“候鸟精神”惠及更多的孩子。华商报记者 黄涛

浐灞生态区

做学生成长的精神守护者和民族融合的桥梁

■出镜人物:西安市浐灞第一中学 张西林

“因为感动,所以选择了坚守”

1985年,西藏班落户西安临潼华清中学,2012年西藏班整体搬迁西安浐灞一中。开班以来,学校选派政治坚定、责任心强的教师从事教育管理服务工作。1988年7月走上民族教育工作岗位的张西林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

尊重生源背景文化的独特性

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和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张西林不断地探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心需求,通过生活中点滴琐事,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无私的爱,成为民族融合的使者和桥梁。

西藏班的学生到了内地,如何适应文化和饮食上的差异?如何让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这是西藏班所有老师面前最现实的问题。“首先是尊重生源背景文化的独特性,然后才是帮扶、爱护,提供好的教育。”

三十多年来,也正是因为一个个充满爱心的细节,让西藏班的孩子在西安找到了“第二个家”。多年来,作为班主任,张西林每月会与学生进行五次以上心理恳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困难。每年的藏历新年,学校都会精心筹划藏历年活动,让藏族学生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家的氛围和温暖。

为让远方的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动态,浐灞一中网站除了公布学校信息外,还会公布每天的食谱和社团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张西林积极探索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藏族学生的实际,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方式,使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对学生无愧 对家人歉疚

“对学生,我问心无愧。面对家人,我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张西林说,西藏班从华清中学搬迁到浐灞一中后的9年时间里,张西林只请过两天假。

从教33年,张西林把绝大数时间、精力全部给了西藏班的孩子们。给学生过生日、配眼镜、购物、教孩子洗衣服……2020年封校抗疫期间,他主动请缨值守校园30天,理由只有一个,放心不下孩子们!

毕业多年后,西藏班九七届一班的尼玛曲珍说,自己永远忘不掉,因鼻血堵塞气管导致呼吸困难被诊断为喉痉挛,在生命垂危之际,是张老师连夜将自己从临潼送到西安,背着自己上下六七层楼;华清中学九七届西藏班学生达瓦次仁,多年之后又将自己的孩子旦增赤列送到了浐灞一中西藏班,送到张老师的手中,这份特殊的“缘分”,一直被传为佳话。

“孩子需要我,我也离不开孩子们”

张西林从1999年第一次带毕业班学生回西藏参加中考,到目前为止,他先后14次踏上过西藏的土地,足迹到达过阿里、那曲、拉萨等地,西藏同胞的淳朴、好客、感恩让他备受感动。

2011年6月,张西林带学生回西藏阿里参加中考,利用间隙时间去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等地做学生家访,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政府主管领导和学生家长们隆重的礼遇和欢迎。最让人难忘的是,两位六十多岁的藏族老阿妈,因为错过了在县地域交界处迎接老师的时间,背着酥油茶,徒步15公里赶到他们下榻的招待所……

“因为感动,所以选择了坚守”,张西林说,从教三十多年来,西藏班的孩子已经成为自己工作和生活,乃至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孩子需要我,我也离不开孩子们。”华商报记者 彭宏

未央区

用趣做教学,用心做工作,用爱做教育

■出镜人物:西安市第十七中学 冯立

“只要有爱,学生就有变化”

2010年,冯立从西北大学基础数学专业毕业,来到西安市第十七中学任教。如今,她已从教十一年了,一路从年轻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

“问题学生”遇上“新手老师”

十七中位于城郊结合处,学生主要以进城务工子女为主,家长忙于生计,无暇教育。由于缺乏引导、疏于管理,不少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学业底子薄。

刚参加工作,学校就将八年级最乱的一个班交给了冯立。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无法“直视”,不学习已然成为班上的风气。

刚开学,冯立便遇到了难题。班里有一帮爱捣乱的学生,拉帮结派,扰乱课堂秩序,老师上课都成问题。作为一名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研究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不熟练的业务,不好管的学生,冯立决心从捣乱学生中的“领头羊”入手。其中,就有小伍。她是本地人,家在学校附近,又是独生女,受家人宠溺,平时不学习,爱打架,还会抽烟。

一次班会课上,冯立宣布新学期的班干部人选,让小伍担任小组长。“不会吧,老师,你在开玩笑?我从小到大就没当过班干部。”听到这个消息,小伍诧异地说。“我相信你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你也可以。”冯立坚定地说。

就这样,小伍当起了班干部。“要管别人,我就得先把自己管好。”她暗暗想。也是在那时,小伍发生了变化,她再也没有在课堂捣乱过了。

如今的小伍已经从职业学校毕业并参加工作了,提起那段特殊的校园时光,她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没有遇到冯老师,不敢想我现在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冯老师帮我找到了人生目标,我很感激她。”

练好自身本领 成就学生未来

“正是这个最难搞定的班级让我相信,爱是教育的源动力,只要有爱,学生就有变化,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冯立在之后的教学中,深信这一点。

她钻研教材,研读课标,始终把学生的学作为课堂的主体,注重学生参与课堂,善于抓住重难点。她所带的班级在每次区统考中均居年级前列。她多次参加校级、区级的评优课、展示课、观摩课、示范课。2017年《代数式的意义》被评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同时被评为西安市优秀课例,被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荣誉称号;2015年被区政府授予“教坛新秀”;2017年被区政府授予“优秀教师”;2018年所带班级被评为西安市先进班集体;同年被授予“西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称号;2021年成立西安市西航一中“名校+”教育联合体冯立名师工作室。

疫情期间,冯立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学生了,这帮孩子马上要中考,没有人监督指导可怎么办?她要求学生每天将作业发过来,她一个个批改、标注,有问题的地方就给学生发语音指导,等学生做完后,再批改、指导。那段时间冯立过得比在学校还辛苦,在电脑跟前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幸运的是,那一届的学生虽然赶上了疫情,但成绩一点也不差。

十余年来,冯立始终秉承“用趣做教学,用心做工作,用爱做教育”的理念,严谨教学、潜心教研、精细管理、用爱心和耐心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只要将平凡的岗位做好,就会有不平凡的明天。”她用勤恳与敬业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责任与担当。华商报记者 张競之

新闻推荐

西安翻译学院举行疫情防控演练

本报讯(记者董涛)为迎接学生顺利有序返校,8月27日上午,西安翻译学院组织开展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长安...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高新区 “经师易遇,人师难得”他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 出镜人物: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王小林)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