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长安新闻 > 正文

透过文物 看唐代的爆款服饰

来源:西安晚报 2018-06-24 05:03   https://www.yybnet.net/

唐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局部)唐三彩绘胡装女俑唐金筐宝钿卷草纹金梳背《近事女》图(摹本)(局部)

常言道“人靠衣装”,唐朝国力空前强大,其经济实力从民众对于衣着时尚的追求可见一斑。那么唐代的时尚达人们都喜欢淘什么宝贝服饰呢?现在就让我们透过文物一探究竟。

“女汉子”必备的蹀躞带

2015年上映的电影《刺客聂隐娘》,片中女主角聂隐娘身着黑色长袍,腰间佩戴着一条极具时尚感的腰带,这条腰带是唐代盛行的“蹀躞带”。

长安区南里王村唐窦曒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唐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复原长度1.5米,厚1.2厘米,材质为青白玉,部分泛浅绿。此玉带借用传统的金银错技术,将黄金镶嵌在和田白玉内,玉质温润莹秀,豪华富丽,工艺极为精湛。

蹀躞带原是胡人的一种腰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宋代大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蹀躞带作了详细的叙述:“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愉悦、算囊、刀砺之类。”蹀躞带上有可以悬挂物品的挂钩,通常挂着“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这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

蹀躞带原本是为方便骑马设计的服制,曾经一度是男人的专利,唐朝女子男装盛行后,唐朝妇女也开始使用蹀躞带。唐开元以后,朝廷规定一般官吏不必再佩挂蹀躞带,从此蹀躞带就变成了唐代妇女的专用配饰。她们省去了原来的“七事”,将蹀躞带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主要用来装饰,此物实用价值已不大了。

固定百变发型的发梳

唐代妇女极其擅长发式的创新,她们对发型十分重视,美丽的发型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唐代妇女常梳的发髻有: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髻、闹扫妆髻、反绾髻、峨髻、低髻、小髻、乌满髻、囚髻、抛家髻、回鹘髻、凤髻、从梳百叶髻、反首髻、双髻、木髻、鬟、鬓等三十多种。唐代中后期,女性们盘梳高髻之风导致插梳风尚的流行。最初,女性们在髻前单插一梳,梳上錾刻精致的花朵纹样。之后所插发梳的数量逐渐增加,以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相对而插。到了晚唐,妇女盛装时,出现了在髻前及其两侧共插三组的情景。“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形象地描绘出唐代女性发髻的优美造型及发髻上簪钗和发梳的复杂程度。

在唐代画家张萱所作的《捣练图》中就有女性在发髻上插数把发梳的形象。唐代还流行一种套于梳齿背面、只有手指大小的金梳背。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金筐宝钿卷草纹金梳背,高1.7厘米,长7.2厘米,厚仅0.5毫米,重约3克,为半圆形。在指头大的梳背上,将细如发丝的金线掐制成卷草、梅花形状焊接在梳背的两面,周边还镶嵌一圈如针尖般大小的金珠。这件文物上无论是金丝,还是金珠都焊口平直,结实牢固,堪称中国古代掐丝和炸珠焊接工艺的杰作。

造型不输“LV”的包包

女人上街总喜欢买包,今人以为这种习惯源自欧洲,事实上,我国古人也非常喜欢买包,特别是在唐代,当时社会上不论男女都对包包非常痴迷。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7窟北壁有《近事女》图,约为晚唐时期绘制。“近事女”是指在家受戒的女子,此像画于高僧洪巩“影窟”正壁洪巩塑像之右侧,与左侧的比丘尼侍者画像相对照。这些近事女头梳双髻,穿男子靴衫,腰部系软带,是唐代风行的“时世妆”。她们右手执仗,左手持巾子,恭敬地站立在菩提树下。树干苍劲多节,藤萝缠树,叶子稀疏。这幅画最令人称奇的是,菩提树上竟然挂着一只造型非常时尚的挎包,这只挎包曾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甚至在国际著名奢侈品“LV”包中找到了同款。

事实上,挎包这种东西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然而唐代的“挎包”级别较高,其名有“紫荷”“承露囊”“金鱼袋”等。唐时不只妇女才使用挎包,连官员也常用这种包来装印信,并借以彰显身份。唐时官员的身份证形如鲤鱼,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唐代包包中最能显示身份的是“鱼袋”,鱼袋就是装鱼符用的。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官吏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据《新唐书·舆服志》记载,“随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皆盛以鱼袋,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用金子装饰并盛放金质鱼符的鱼袋,称为“金鱼”或“金鱼袋”,这是当时最高档次的包。唐代文学家韩愈《示儿》诗称:“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唐朝低级官员出使国外时,常会借高级官员的紫金鱼袋抬高身份,谓之“借紫”。

西域风格的胡装

唐朝政策开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兼收并蓄异域文化,唐代女性的社会生活因此也呈现出一种开放态势。在开元天宝年间,西域文化大规模传入,妇女们或女效男装,圆领袍,头裹幞头;或学胡服,多穿翻领窄袖袍,头戴胡帽。唐代诗人张祜作《观杨瑗柘枝》:“促叠蛮鼍引柘枝,卷帘虚帽带交垂。紫罗衫宛蹲身处,红锦靴柔踏节时。”诗中所说的“卷帘虚帽”就是一种唐代男女都戴的胡帽,它用锦、毡、皮缝合而成,顶部高耸,帽檐部分向上翻卷。

1960年陕西省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了一件三彩骑马女俑,她头带胡帽,身着绿釉红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足蹬小蛮靴,双手持缰状,坐于一匹褐红色骏马之上,人物身姿俊秀窈窕,身下的骏马膘肥体健。在人物与马匹的釉色处理上,此俑与其他女俑多彩的釉色不同,马与人物基本以单色为主,简洁明快,从而更加有效地烘托出着男装女子英姿勃勃的青春与活力。

唐代还出现了一种很别致的帷帽,唐天宝年间,妇女头戴帷帽已成为一时风尚。哈萨克斯坦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绘陶俑中有戴帷帽的妇女形象,其中一尊骑马女俑的帷帽用泥制,外表涂黑,以方孔纱作帷,帷裙垂至颈部。帽体高耸,呈方形,顶部拱起,纱帷连于帽檐两侧及后部边檐。帷帽帽体用皮革、毛毡或竹藤编织,外覆黑色纱罗等物。(宗合)

新闻推荐

西安12345上周受理诉求2.5万件

本报讯(记者高宇)6月20日,西安市民热线管理办公室公布12345热线平台上周(6月11日-6月17日)运行情况,市民反映的诸多问题得到解...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美丽长安一城好人2018-06-21 07:42
猜你喜欢:
评论:(透过文物 看唐代的爆款服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