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关颖
4年前,从西安航空旅游学校毕业后,杜林楠柯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和同学们一样去企业应聘,而是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农村——长安区灵沼街道东石榴村,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土地和乡亲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杜林楠柯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振兴农业,能够带着乡亲一起致富。
和别的女生不一样,杜林楠柯说自己的性格中有着太多的不安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她又带着浓浓的乡情回到了农村。“那个时候我父亲跟随村上的领导去山东考察,在那里学到了温室大棚技术,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回来后,父亲就发起成立了合作社,在村里建了20个温室大棚,开始带着乡亲们种乳瓜、圣女果。”杜林楠柯说,她回到农村就加入了父亲的创业队伍,跟着乡亲们一起干起来。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这个圈子、不懂种植的杜林楠柯一切从零开始学习。找专业的农业种植书籍、找懂技术的农技专家取经,杜林楠柯一刻也不敢放松,每天天不亮她就进入大棚开始清理侧枝、浇水、上肥,察看蔬菜的长势,夏天的午后温室大棚里的温度达到50℃,人一进去瞬间汗水就流下来了,即使如此,她仍然顶着高温在大棚里研究种植技术。
可辛苦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大棚里的乳瓜、圣女果长得又瘦又小,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合作社的经营一度陷入了亏损的状态。“那个时候压力非常大,带着乡亲赔了钱,真是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多少个夜晚,杜林楠柯辗转难眠,怎么样才能让长出来的果子达到标准呢?一边为了减少亏损,杜林楠柯将长势不达标的果子带到集市上去卖,虽然卖不上好价钱,但也有些收入。另一边,她每天都要请教农技专家,学习种植技术,白天跑市场,晚上翻资料,不断地总结经验。终于,大棚里长出了达标的瓜果,有了经验,她再向乡亲们去传授。由于产量大、质量优,在区招商局的牵线下,杜林楠柯他们合作社的大棚蔬菜水果卖进了长安区的一家华润万家超市,随着需求量的增大、产品质量的提升,他们的大棚蔬菜从供一两家超市到覆盖了整个西北地区的华润万家,一年的单品销售金额达到500万以上,合作社也在一步一步走入正轨。
小乳瓜、圣女果、西兰花……合作社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杜林楠柯和父亲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学习后,决定引进红心火龙果。他们的园区也成为了西北首家引进红心火龙果的基地,并且成果口感、产量各方面都很理想。目前,他们合作社的火龙果种苗已销售到十多个省市40多个县区。去年,杜林楠柯通过了高级职业农民的认证,如今合作社总资产达到千万以上。她说:“现在的成绩更加坚定了我当初的选择,并希望能为振兴农业富裕农民作贡献。”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幸福产业” 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 ——长安区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
长安区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当上述五大产业联系在一起,人们通常将其称之为“幸福产业”。“幸福产业”的构建是人类和谐相处的必然趋势,太乙·长安道旅游...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