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长安新闻 > 正文

新华社聚焦西安市“精准救助”工作取得创新进展 “1+N”体系 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来源:西安日报 2018-01-11 05: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端实习生孙晨曦)昨日,新华社以《西安:多措并举助力“精准救助”更精准》为题,聚焦了西安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创新进展。文章中说:2017年,西安市构建“1+N”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救急难”快速响应机制和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破解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通过困难家庭“分圈”制度、多部门数据共享共建,确保困难群众“精准识别”、“精准救助”。

构建“1+N”救助体系密织民生兜底网络

71岁的低保贫困户张玉芳是临潼区穆寨街道办姚坡村村民。张玉芳视力残疾,丈夫患有高血压,儿子失踪多年未归,全家依靠儿媳支撑,并抚养孙子孙女上学。为了缓解张玉芳的经济压力,从2015年起,西安市民政局根据“1+N”政策,每月给张玉芳家庭发放低保金1565元,再加上养老金、老龄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每月有2725元的生活保障。除此之外,张玉芳的孙女还获得2000元的生活困难补贴,孙子获得1000元的午餐补助。市民政局还出资帮她发展养鸡产业、修建新房,为儿媳申请妇女救助金8000元。

为了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西安市推行了“1+N”的社会救助体系。“1”即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N”即包括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教育资助制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制度、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渐退帮扶制度、分类施保制度等,基本健全完善了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

“主动发现”困难户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长安区鸣犊街道高寨村低保户高霞的儿子今年4月初被诊断白血病,而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长安区民政局获知后,立即为高霞家庭办理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10000元。今年以来,西安市按照“托底线、救急难”的原则,及时给予困难家庭以临时救助;并创新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对行动困难、文化水平较低的困难对象,提供上门救助、协助填表等便民服务,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

根据有些群众由于身体残疾、精神智障、年龄过高而不能及时申请社会救助的实际情况,西安市创新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发挥村(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村干部和志愿者等,对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救助,做到早发现、早救助。

困难家庭“分圈”管理让“精准救助”更精准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西安市推进城乡低保精准识别、精准施保,单列特殊人群,实行分类施保,实现从“户”到“人”的转变。目前低保准确率可达98%。

西安市城区中,家庭收入略高于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困难人群不在少数。这部分家庭,既未经过程序性的认定,也没有明确的台账式登记。但如果这部分群体的救助缺失,往往会形成救助的悬崖效应,甚至会引起冲破社会心理和道德底线事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14年开始,碑林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四级信息圈制度,对困难家庭进行分类救助和管理,将辖区困难家庭分为四个圈:一级圈是低保家庭,二级圈是低收入家庭,三级圈是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收入标准、低于低收入标准1.5倍的家庭,四级圈是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收入标准1.5倍、低于低收入家庭2倍的家庭。

新闻推荐

每月一次“创业西安行” “创业咖啡”香飘古城

西安创业咖啡街区,以咖啡文化为平台,为创业者打造交流更自由、信息更丰富的共享平台,助力更多的创业者在这里实现梦想。(记者冯炜摄资料图片)■记者杨斌鹄实习生张旭2017年1月30日下午,正...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华社聚焦西安市“精准救助”工作取得创新进展 “1+N”体系 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