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山乡景色美如画。
今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步伐,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71家,实现经营收入510亿元,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更充实,生活更幸福,农村更美丽。
上王村农户的“红本本”
凛冬已至,北方的农村既干燥又寒冷。走进长安区上王村,却能感受到一团改革激发的暖流,一场崭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800多名农户捧着红灿灿的股权证,完成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转变,这里正在进行的改革,是西安市470个“三变”改革试点村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在西安市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拿到了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有了证书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民挣脱了土地的束缚,并开始享有更多的财产权利。同时,也让更多想种地、会种地的人参与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实现增收致富。
土地确权之后,部分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手中还握着《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这无疑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按乡亲们的话说:“现在是手里拿着证,天南海北放心走。”
两年间,西安市不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启动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通过了全省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成果汇交验收,位列全省第一方队第一名。据统计,全市共9个涉农区县122个镇街、13018个村民小组纳入土地确权登记范围,涉及农户78.29万户。截至目前,已确权家庭承包耕地面积341.31万亩,占应确权家庭承包耕地面积352.62万亩的96.8%。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全市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7家、家庭农场174家、新增合作社1266家。
实施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效益的同时,西安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四连丰”,总产预计达203.58万吨(含西咸),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2.7%;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预计达330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8.2%;新栽果树面积1.2万亩,园林水果总产预计达100万吨以上;畜牧业稳定发展,肉、蛋、奶总产预计分别达到15万吨、12万吨和45万吨,均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任务指标。
特色园区里一片花海
在西安润物种植养殖合作社园区,记者看到一排排农业大棚,现在合作社共有43座大棚,草莓种植在这里实现规模化经营。负责人王博介绍说,“咱们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培育了7个试验品种,其中有一种草莓叫作‘白雪公主\’,最好的时候卖到了每斤120元的价格,市场销量很不错,真的是供不应求。”
“现在人喜欢消费时令水果,更加看重水果的品质,买好的、尝鲜的,只要东西好,咱就不愁没销路。常听人谈农业供给侧改革,我的理解,就是要多种大家喜欢的东西,做规模经营,做名优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王博说。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西安市进一步实施了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工程,开展了第五批市级园区认定工作,认定市级园区20个,提质增效园区9个。认真落实市党代会提出的“农业两区+特色小镇”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阎良区五屯镇羊乳小镇、高陵区通远镇创想小镇两个农业特色小镇入选市级特色小镇名单,目前已经开始动工建设。高陵鹿苑现代农业园区等6个园区进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目录,临潼区斜口街道办房河村(临潼石榴)和阎良区关山镇北冯村(阎良甜瓜),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在高陵区药惠现代农业园区,大棚一座连着一座,这里年均培育花卉苗木近500万株,销往北京、上海、香港、成都等地,实现了订单生产。随意步入一座智能日光温室,气温骤升、湿度增加,温室中的花朵可以用呵护备至来形容,与户外的三九寒天有着天壤之别。“这片便是引进自荷兰的丽格海棠。”园区负责人杨晓东向记者介绍,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这海棠没有尽头。
这些农业现代园区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激发出了全新活力。
西安市也大力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的带动作用。今年以来,西安市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西安在科教和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7年,全市申报省市农林科技项目27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6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4.1%。
竹峪镇的美丽乡村
2017年5月,首届中国田园综合体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论坛结束不久,国家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首批15个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应运而生。
以此为契机,西安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确立生态为底,在保护好山林、水系、田园等生态环境基础上,利用良好的生态本底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相统一;农业为基,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农业生产发展乡村旅游,以独特的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魅力形成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融合为本,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要素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建设集观光、休闲、娱乐、创意、研发、博览、营销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周至竹峪镇有张龙村、丹阳村、鸭沟岭村等7个贫困村,成立了竹峪镇丹阳联村党委,由浙江省余姚市农林局到周至挂职的王乃祝担任党委书记,统筹协调7个联建村党组织积极引导有苗木的农户和有土地要发展苗木的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发展早樱、桂花、金叶榆精品苗木花卉3850亩。
组织联建村发展周城旅游产业,吸引浙江企业投资联村地域内的全域旅游,开发地下水资源,做大做强“龙阳沟”苗木、旅游、饮品产业品牌,为联建村脱贫、群众致富奠定基础。农户加入集体经济组织后可得到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分红、务工劳务报酬等三项收入,预计每户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联村党委的成立使“小组织”变成了“大党委”、“小机制”变成了“大联动”、“小产业”变成了“大基地”,充分发挥联村党委统筹发展、整合资源、激活要素等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优化布局和资源合理配置。增设贫困股权惠及贫困群众。
“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地产转型的强大动力。田园综合体包含新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时,田园综合体在土地盘活机制、建筑特色、适宜人群等方面将有一次飞跃式的变革,借助这一载体和平台,乡村旅游将找到新的发展蓝海。”西安市统筹办主任倪广天说,总体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必将带来农村土地的规模化流转,使土地流转进入新时代。而土地流转机制的盘活、规范的建立,又将进一步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三农”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介绍,西安市未来田园综合体建设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奏响“三农”发展全面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文/记者庞乐图/首席记者李明记者冯炜(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告别“蜀道难” 西成高铁开通运营 中铁一局完成近30公里线路建设任务
本报西安讯西成高铁12月6日开通运营。从西安到成都的通行时间将从13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左右。西成高铁建设中,中铁一局承建1标工程,线路途经陕西西安沣东新城、长安区和户县,全长29.296公里。2012年1...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