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献凤/文
藤县天平镇三益村地处藤县西边,山多路窄弯道多,村里公共资源少、设施陈旧,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高,贫困人口多……2018年3月,在藤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担任副主席的郑彬昌,被选派到藤县天平镇三益村新农村脱贫攻坚工作队,这是当时的三益村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为此,郑彬昌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为三益村脱贫谋思路出实招,激发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项目落地,改善基础
“家乡的道路变宽了,破旧草棚不见了,还种上了桂花树,我们的家乡变美了!”今年元旦,从外地回到藤县天平镇三益村江口自然村的村民陈秀燕由衷地赞叹道。像陈秀燕一样,三益村江口自然村外出的务工人员回乡,看到自己的家乡变美、变干净、变整洁时,都纷纷感叹家乡的美好变化。
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郑彬昌不怕苦、不怕累,乐意当村建设项目的跑腿人。2019年,通过郑彬昌及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三益村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达7个,包括村级道路、篮球场、村级服务中心、新村委办公楼,以及人饮工程、危房改造等,总投资超过260万元。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竣工,三益村的发展基础大为提升。经过全村人的努力争取,2019年9月,三益村江口自然村被列为藤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前段时间,恰逢岁末年初,郑彬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和村委干部发动村民一起拆除破房、草棚,清理池塘、沟渠,拓宽村道。村民都行动起来,连80多岁的陈桂芬、陈世合也加入打扫卫生的行列。
发展种养,助力脱贫
“富不富,乡亲说了算”,这是郑彬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9年6月27日,村民黄日荣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的果园等候核验组验收。最终,他顺利通过核验,获得2000元奖补资金。前几年,黄日荣种了2亩大青枣,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大青枣的品质不好、产量不高,种果收入低,黄日荣信心丧失,曾一度想放弃管护。郑彬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仅上门细致了解和劝导,还邀请藤县的农业技术员给黄日荣做指导。经过技术人员的指导,黄日荣掌握了护理技术,信心大增,继续加强管护大青枣,还新增种了砂糖橘和三华李等水果。
“大家都尝尝,这砂糖橘很甜呢。”2019年12月27日,脱贫户苏宏造拿着一大袋砂糖橘走进村委办公室,邀请村干们分享他的喜悦。在以奖代补政策的扶持下,苏宏造种了40多亩砂糖橘,收购价每公斤达到4.6元,他乐开了怀。
两年来,郑彬昌通过组织各种短期技术培训、推荐就业、“户帮户”等办法实施务工、就业扶贫,提高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同时,积极宣传好本地以奖代补政策,结合本村现有的砂糖橘、沃柑、百香果、牛大力等种植业,鼓励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社,按照种养结合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发展本村特色农业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去年新增种砂糖橘100亩、沃柑50亩、百香果80亩、牛大力50亩,全村现有砂糖橘1600亩、沃柑500亩、百香果200亩、牛大力300亩,产业优势明显。
舍小为大,牢记使命
有一种担当叫责任,有时候这种责任是需要平衡“小家”和“大爱”来完成的。
2019年3月,郑彬昌的父亲患病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科,而这时,正是谋划村里一年脱贫攻坚大计的时候,关系到该村能否精准脱贫,能否如期完成任务。
面对两难选择,郑彬昌在父亲病情基本稳定后,选择请护工照顾父亲,自己毅然回到村里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他与工作队员、村干部一道入户,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所思所盼,对他们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评估,制订年度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然后一一落实当年预计可以实现脱贫的贫困户,为顺利完成全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2019年12月,藤县进入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所有的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都投入到紧张的扶贫工作当中。郑彬昌也不例外,已经连续工作了21天的他,此时,父亲病重再次入住重症科,当天,郑彬昌在村民苏洪剑的家里,劝说其女儿返学。“一个也不能少”是他定给自己控辍保学的工作任务,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三益村实现没有适龄儿童辍学的目标。
“面对父亲,我心里觉得很内疚,但是既然挑起了这份工作,肩上就是沉甸甸的责任,就得想方设法做好。”舍小为大,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和担当。从担任脱贫攻坚工作队员的那一刻起,郑彬昌就选择了付出,一心一意扑在脱贫攻坚工作上。从人心不齐到众志成城,从14%的贫困发生率到3.5%,从基础薄弱到新貌焕发,这是藤县天平镇三益村这两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数字背后,浸染着驻村工作队员郑彬昌流下的汗水。
新闻推荐
父亲在老家不慎摔伤骨折,需要女儿陪伴照顾,然而龙振英还是马不停蹄地往自己工作的村里赶 “保障村民生命健康 是我的职责”
本报记者朱元冬连日来,不管下雨还是晴天,藤县濛江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长龙振英不断奔走于各个村民家中,上门开展疫情...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