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荣和(右三)凭着好手艺得到食客的认可。(资料图)
霍金铃 文/摄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阳光明媚的早上,熟悉的旋律响亮地流淌于藤州镇河东的大街小巷,这并不是洒水车的信号,而是发糕爷爷卢荣和的信号。24年来,卢荣和骑着三轮车穿街走巷卖发糕,凭借自己的手艺成就一道美食味道。
发糕是藤县的特色传统小吃,擅长制作发糕的卢荣和经常在河东广场附近兜售,不少市民都是他的老熟客。只见短短半个小时里,就有十几个人来买发糕。“每隔一两天买一次,挑食的小孩也喜欢吃。”刘女士的小孩在附近上学,她经常带着孩子光顾卢荣和。“吃他的发糕吃了十几年了。”在市民温女士的眼中,卢荣和的“荣和”发糕用料实在,保留着大米原本的清香,在热天吃也不甜腻,劲道爽口。
卢荣和今年已75岁,老家在新庆镇马曹村,以前在老家种田务农,改革开放后为了生计来到县城找谋生出路。“我发现甜食很受欢迎,于是摸索着学一门藤县传统甜食的手艺。”卢荣和回忆说。
1993年,卢荣和正式开始售卖蜂窝眼发糕,这是他自学并经过改良传统手艺做出的,那时候没有车,也没几条水泥路,都是挑担子到街头巷尾卖,打的招牌是“新庆发糕”。卢荣和做的发糕既保留了传统的外观和味道,又加入了自创工艺,所以他的发糕很容易招揽顾客。
“新庆人做的发糕叫‘新庆发糕\’,后来觉得招牌不够响亮、辨识度不够高,干脆改为自己名字的发糕招牌。”卢荣和自豪地说,“除去顾客预定的份额,每天基本可以卖出25公斤发糕。”1999年,随着县城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卢荣和存钱添置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把销售区域扩大。2004年,卢荣和又添置了电动车子,年纪大了开着省力,发糕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
藤县传统发糕主要以碾米蒸煮制成,其味清香、柔嫩而爽口,是一种大众化的甜味糕点。发糕取其“发”字,普遍用于生活中各种重要仪式场合的专用食品,如寿诞、进宅、婚嫁、开业等,是一种寓意吉祥的百姓美食。卢荣和的发糕材料只有米和糖两种,尤其适合老年人、儿童食用。
为了确保发糕的口感,每天都新鲜制作,卖完即止。“上午浸米,下午磨浆,经过发酵后,每天凌晨2点起来制作,尽力做好每一份发糕。”虽然已经75岁的年纪,满头白发,但是神采奕奕,他对生活充满乐观:“大家喜欢吃我做的发糕,卖了24年,越干越有劲!”
卢荣和兜售发糕的方式颇有点“小心机”,他特意配了喇叭循环播放音乐,久而久之,这成为他兜售发糕的秘密武器。“顾客会被车上自带的音乐吸引过来,品尝后觉得味道好自然成为回头客。”“小心机”背后是卢荣和艰苦创业前期用心的体现。
卢荣和享受着卖发糕的乐趣。“顾客开玩笑把我的三轮车叫‘大奔\’。”卢荣和风趣地说,“虽然现在生活比起以前好多了,但是就算拿奔驰车来我也不换,车上的扩音器和上面的诗歌都是自己一手设计,骑着它走街串巷多年,我对这部车有感情。”
不为人知的是,穿街走巷以卖发糕为生的卢荣和,日常生活中不仅会资助贫困学子,还会拿出一部分钱去捐助灾区。
下午两三点,发糕基本卖完。为了规范化经营,“荣和”发糕在前年申请并获得了国家注册商标。“家人觉得我年纪大了都劝我不做发糕了,但我喜欢这么手艺,希望继续和大家分享这个味道,还想继续创业拼搏。”
新闻推荐
男子利用“一卡通”漏洞套现六万元 长洲警方及时破案抓获嫌疑人
本报讯1月15日,长洲警方成功抓获因涉嫌利用“校园一卡通”漏洞窃取校园财产的网逃人员周某。2016年9月份,男生周某到梧州市某校就读。一次闲聊时,周某的老乡向他透露了一个秘密:学校下发的“校园一卡...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