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藤县古龙镇古龙村旺龙街的授三公祠,是一座有着逾百年历史的祠堂。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传统质朴的宗亲文化,让这座祠堂散发着浓郁淳朴的民俗特色,吸引四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2001年,授三公祠列入藤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列入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授三公祠始建于1909年,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布局为三进三开间、左右两二房,青砖青瓦,硬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门前正上方题“授三公祠”,两边赋联“河南传世胄”“江夏乐长春”。跨入门槛,就步入了开阔的前厅,左面壁上刻字记述着授三公祠的来历。据载,授三公原姓“陆”,是明朝嘉靖时人,由濛江迁至古龙。家族的后代有能人出仕为官,受朝廷重用,并在明清易代时改“陆”姓为“黄”姓。授三公祠由凤祺公黄海臣为纪念先祖,亲自选址、带头筹资兴建。黄海臣深受族人尊敬,他曾在广东鹤山、东莞、乳源任职,还从南洋带回八角种子,为古龙当地发展成为“八角之乡”打下基础。
从前厅往前拾两级直抵中厅,这里是平日里宗亲们开展喜宴、宴请宾客的地方,只见四扇双开的红漆木门紧闭,额上题“团结和谐礼貌文明”,门匾上还另有诸如“三省吾身品格良”“家风家训皆崇尚”等勉励后人的对联。再往前拾两级,就是里厅,宗亲们在此供奉先祖先辈,是开展祭祖与祈福活动的场所。
整栋建筑内有8条花岗岩方形石檐柱,使用16条直径30厘米的圆木柱承梁。檐、壁装饰讲究,不仅有博古花鸟灰雕、镬耳垂脊,而且檐为卷棚式,木雕花鸟动物图案板饰于其上,墙檐另有“香山九老”“夜宴桃李园”“渔樵耕读”等山水花鸟人物壁画,也有龙凤、神兽等图案的木雕雕花,着色多以青、蓝、赤为主。
目前已有500多位来自藤县、蒙山、苍梧、柳州、南宁以及广东等地的宗亲与管委会取得联系,还曾有来自马来西亚的宗亲特来寻根问祖。
对于宗亲们来说,授三公祠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还是承载着家族根源、宗亲情谊的文化载体。而让宗亲们凝聚在一起的,正是对血亲血缘的归属感,以及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本报记者 黄颖盈
新闻推荐
以文艺形式反映新时代精神,是我们学习十九大精神,肩负的使命之一,《让“牛娘戏”唱出时代新意》一文(见1月1日《西江都市报》),写了“牛娘戏”的风采。“牛娘戏”只是梧州乡村文艺形式之一,在乡村,还有很...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