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新闻 岑溪新闻 苍梧新闻 蒙山新闻 藤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藤县新闻 > 正文

朱家祠里寻“双德”

来源:梧州日报 2017-12-22 09:36   https://www.yybnet.net/

那些优秀的传统家风文化,往往是通过朴实的存在来惠泽后人的。

比如,双德村的朱家祠,还有朱家祠的那些人和事。

藤县濛江镇双德村的古民居群,因留存有朱家祠这座精美绝伦的家族祠堂古建筑,更因它所蕴含着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优秀元素,显得卓尔不凡。

双德村居民以朱姓为主,据说为朱熹后裔,历三百余年十九世代,族人超过一万。村内古民居大部分属清代建筑,灰雕筑脊,墙檐壁画,木雕精美,朱家祠因保存最完好,当地政府已将之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民居群依山傍水,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蜿蜒而过,溪中三三两两的鱼儿怡然自得。小巷深处,一只打盹的小猫睁开惺忪睡眼,忽地瞪着圆溜溜的大眼,警惕之中似乎又好奇地望着来人。坐在门槛上的那位古稀老人,微笑着站起来,轻轻地摇着蒲扇,领着我们向村子深处走去。

穿街过巷,仿佛漫步历史长河。来到村子中央,一座祠堂便映入我们的眼帘。祠前的廊壁上,数幅百鸟图一字排开,鸳鸯戏水,莺歌燕舞,孔雀开屏……其动静翔憩,姿态各异,逼真可爱。廊壁深处,姜太公垂钓、状元及第、八仙贺寿等人物故事彩绘,画工精良传神,栩栩如生。抬头看瓦顶四周,“丹凤朝阳”、“龙凤呈祥”等含吉祥之意的彩绘浮雕,是那样的活灵活现。拜亭四角,各有一条高8米,边长50厘米的方形大理石柱,花坛盆景点缀其间。祠内,砖瓦极其阔厚,正面的行条、桷子均为杉木构造,历几百年沧桑,却依然如故。祠堂前厅内,壁悬挂有“朱子家政”和“朱子治家格言”以及古代各级政府所赐的功名牌匾四块。

对联多,是朱家祠的一大特色。大门口石柱镌刻的对联,气度不凡。上联:祖宗胚显学有紫阳驾周程张陆诸子以齐名宇宙文章流剑水(指宋代文豪朱熹);下联:家国重光军兴洪武继隋唐宋元历代而承运英雄勋业起濠州(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外大门对联“鹅湖承世泽,鹿洞绍家声”,内大门对联“金山玉海家声远,鹅湖鹿洞世泽长”,联内所说的白鹿洞与紫阳鹅湖书院,均为朱熹所创。朱氏后裔以鹅湖鹿洞等词作联作文,包括朱家祠内的其他对联,皆因纪念朱熹,也为了勉励朱家后人不忘弘扬家族优秀传统。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当地朱氏族人均会在此敬宗祭祖,集体朗诵这些对联,接受家规教化,以彰先辈之良苦用心。

贤者多,是朱氏后人的一大特点。据史料记载,朱氏子孙共诞生过12位文武状元,受皇帝敕封27位,九品以上官仕达13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朱氏后裔更是奋发图强,业绩卓著者遍布各行各业。一座祠堂,一个家族历史的缩影与见证,更是家族文明的载体与延续,悠悠岁月,精美的朱家祠,以其深厚而又优秀的家风文化传承,默默惠泽一代又一代的朱家后人。

从朱家祠出来,双德村的村民们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家中休憩。大娘大婶,姑娘伢仔,端茶的端茶,送吃的送吃,一壶凉茶,一碗稀饭,一锅红薯,一簸箕艾糍……我们赶紧往他们口袋里塞零钱。可老老少少们的双手,都紧紧捂住衣服口袋,还一直不停地说“吃吧,就当自家里一样”、“哎呀,咋能收钱呀”……谦谦话语,尽显民风淳朴。

我曾好几次问村里人,“双德”这个村名是怎么来的?他们均笑而不语。傍晚,当我们依依不舍地向村外走去时,“友仁忠慈”,“孝恭和柔”,“礼信敬爱”,“尊义忍理”……朗朗的诵唱声在古村落上空响起,经久不息。

新闻推荐

客流量增大游客满意度提升 石表山景区通过 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验收

本报讯(记者柳双通讯员肖照华谢艳娟)近日,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组成专家组,对藤县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开展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进行验收评定。经评审,藤县石表山休闲...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家电下乡扶贫惠民2017-12-10 11:11
猜你喜欢:
评论:(朱家祠里寻“双德”)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