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于梧州市文联、藤州镇政府和藤县文联合力举办的“魅力中和”文学创作暨黄国昌作品研讨会,让我有机会接触黄国昌老师。
我对国昌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幽默风趣。那天去中和村釆风,有幸得能跟国昌老师同一辆车
在车上,有人嚷嚷:“昌哥,昌哥,讲点笑话乐下吧”“是啊,八点不够就赶车上藤县,有点困啦!”大家都亲切称他为“昌哥”。应众人的话,国昌老师就说了微信圈传得最火的一段:“蓝瘦,香菇,本来今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这种话?蓝瘦,香菇在这里。第一翅为一个女孩屎这么香菇,蓝瘦。泥为什莫要说射种话,丢我一个人在这里。”全车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气氛非常融洽。
我好奇地拿起发放给我们的资料,翻开小本子,看到了于娴姐姐写的一段话:“昌哥,是个带点小坏的好人”忍不住笑起来,好人带有点小坏,那可是怎么样的人呢?值得寻味。后来的旅途中,他的笑声不断,全车充满欢乐。
后来读了国昌老师赠送的《记忆碎片》,他写的《如厕》看了让人不禁发笑。那些真实的情境,在农村,确实如此!别人不好意思写的,国昌老师能写,而且是细腻、真实地反映农村当时的环境。
伴随着童年的记忆,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对“如厕”还真是深有感触!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我那的村子都没有人在房子里建“卫生间”,都是大便去茅房,小便拿个尿桶在房间或者是冲凉房。在农村,这些都是肥料呀!我上小学的厕所,是用木板在半空铺起的。下面是深深的大坑,男生一边,女生一边,中间隔一堵墙。木板留空一段,就是厕洞。有时久了,木板陈旧,又没有及时修理,一不小心,一脚踏下留空……我就试过,吊了一只脚在下面,那尴尬啊,无法言喻。同学哄笑一片,真想找个地洞钻了。那些难以启齿的往事啊,也是当年艰辛的一种无奈。
农村中的厕所一般分三种。第一种是炸弹式的,由于上下的距离高,离水面远,加上猪栏的粪是另外堆了,留下的是尿。下面的稀,一落下来,就像炸弹似的炸开了花。第二种是敞篷式的,外面用化肥袋围起来,约摸有一米高。人蹲在里面,外面人路过能打招呼!第三种是排排式的,在猪栏旁边盖个茅房,靠墙边放一块长长的木板,或是两根木条。可以几个人一起方便,这种效率也是算高的了,但也给小孩带来了危险。记得曾经有邻居的两个小孩一起方便,结果有一个不小心摔到茅坑去了。人是没有损伤,但是一身的屎。
现在的乡村,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楼房。在屋里都建了卫生间,再也不用去那种茅坑方便了。茅坑也只单作为养猪积粪便,还有的是在新技术的引进下,国家也进行一定的补助,盖起了沼气池,既环保又实用。这可谓是新环境、新生活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萍)9月8日,梧州日报社党委联合爱心企业,到定点帮扶贫困村藤县埌南镇冼村和黎寨村开展“月圆中秋,一帮一扶”活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据了解,冼村和黎寨村分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