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
吴瑜倩
笔者认为,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促进富民强梧赶超跨越的活动中,要认真分析形势,把握好各种机遇,加大力度发展以信息化物流服务为主导和大型专业市场为支撑的生产性综合物流业,并结合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加大对梧州市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把发展综合物流作为突破口
物流服务业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支撑区域经济顺畅运行的基础性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梧州市“两城市一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及梧州市“十二五”期间要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的目标,西江沿线已经开始形成大规模产业集群,因而特别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和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注重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宜把大力发展综合交通物流服务,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
一是要将综合交通和口岸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改革与物流组织系统建设有机结合,使管理系统成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保障,建议建立市一级的物流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组建物流协会,建立物流工作机制,打造“物流节点城市”和“西江经济区域物流中心”。
二是要规划建设再生资源、不锈钢材、电子信息产业器材、建筑陶瓷、船舶等临港大型专业市场,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并通过扶持、组建、引进、整合等多种手段,积极培育专业化、总部型和特色物流市场主体。
加快以水运为主的信息化物流发展进程
信息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他产业的技术支撑。要建设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不能没有区域开放性公共信息服务,其中要特别重视沿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西江水位受丰枯年份以及旱涝季节更替影响较大,内河水运流量往往也随之变化。而由于沿江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相对滞后,航道上的物流种类和商贸信息沟通与交流不对称,水陆多式联运信息及流域物流信息资源没有共享,目前对于全年各季节航运流量不容易把握,给航运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制约了西江水运能力的发挥。为此,梧州市必须致力于建设西江沿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包括构建“无线数字航道”,打造港航数字化物流市场,实现航道、海事、港务、物流、通关等信息一体化管理,为西江水运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一是要在西江航道广泛应用GPS船舶定位系统,对船舶实施智能调度和综合管理。
二是要加快建立水路、陆路、航空、铁路相互衔接、优势互补、长效联动的“四网合一”的区域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应用,引导货运产业结构及其物流管理向资源共享和低成本的优化方向调整。
三是要加快推进广西电子口岸(梧州)沿江服务平台建设,中心港区以集约化信息化出口加工装配物流服务为先导,其他生产性物流、商业物流、中转物流服务为骨干支撑。
四是要规范区域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与使用,建立区域现代交通与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
优化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
笔者认为,梧州市目前物流结构性发展的重点应为:依托红岭规划3000亩大型商贸物流园区及其临港专业市场发展商业物流,以中恒国际中医药品牌营销为龙头发展医药物流,以赤水作业区衔接铁公水联运的规划2000亩临港综合物流园区为主要依托发展中转物流,以李家庄口岸作业区衔接柳肇铁路和柳梧高速公路为依托建设中转物流中心,以苍梧物流园区以及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内设物流区、同舟物流中心和易达物流中心为主要集中区发展生产性物流,建设以出口加工装配物流为主、粮食现代物流等中转物流为辅的塘源“铁公水”联运大型口岸综合物流园区。
完善全市物流发展规划,尤其要增强进口再生资源加工产业物流和陶瓷产业物流的前瞻意识,做好上述两股物流在长洲坝上坝下疏港中转物流工作。再生资源进口及其产品出口集装箱运输量大,应当优先通关进出港,以规避西江水位季节变化影响船舶通行的制约。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已进入且建且生产阶段,未来大规模生产而产生的原料、产品运输物流仅靠区域交通干线南梧二级公路运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快苍潭路段“二改一”工程施工进度,同时由于该区域干线公共交通车流量极大(目前日流量为13000~18000辆),所以还必须加快东胜、三坡作业区建设步伐以就近疏港运输(尤其是上行运往云贵川的产品)。
新闻推荐
·黄东明·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