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水利改革发展、民生水利成为“三农”发展的焦点。心系农村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此纷纷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必须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强化水利基础地位,让民生水利更加惠及农业生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梧州市将筹措资金8.44亿元,新增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渠道防渗配套550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5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5万亩,新建加固堤防38公里,实施7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此,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为之振奋,觉得梧州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真正落实好资金和相关政策,真正发挥水利设施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业要发展,水利是命脉。梧州市的农村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充分利用好当前‘中央一号文件\’的机遇,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人大代表覃柱材如是说。目前,梧州市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渠成网、田成方、渠相通”正成为发展的坚实基础,要充分整合土地、水利、扶贫等相关政策,选择基础较好的灌区,以典型促发展。
来自藤县的人大代表覃祚文建议,应继续加快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甚至扩大至农村山塘的除险加固,增加农业灌溉面积,并加大对大中型水库所管辖灌渠工程的技术指导,建立起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库有人守,渠有人管,水通到田”。
政协委员周庆梅建议,无论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实施民生水利,关键是做好项目储备,及时把一批符合中央、自治区资金投向的储备项目拿出来,以便获得更多上级资金的支持。其中,市本级应确保好项目前期经费,使项目前期工程顺利推进。另外,示范区建设项目要与农田水利重点县、土地整理项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周庆梅还建议,梧州市作为全国首批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应及时评审完善防洪应急预案,按预案要求落实各项备汛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做到科学防控;要及时更换和添置防汛抗旱机械设备,为确保工程安全度汛、有效应对重大旱情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2周年,进一步丰富广大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2月29日晚,藤县妇联在该县体育馆小广场举办了以“我健康、我美丽”为主题的女子健身操比赛,来...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