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权瓷烛台
本报讯国庆节期间,市博物馆收到一个来自于400公里外的特殊包裹,包裹里面是两件藏品和一封信。藏品是一件石权和一件瓷烛台,信中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以一个“400公里外的普通梧州人”的身份,讲述了一个替已经离世的父亲将藏品捐赠给市博物馆的动人故事。
10月1日,市博物馆收到一个特殊的包裹。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剥开层层包裹的泡沫,一件石权和一件烛台展现在眼前。随包裹寄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中详细介绍了寄赠藏品背后的故事。
寄信人在信中介绍,这两件物品都是寄信人的父亲李建华收藏的,石权是父亲于2000年跟随船队去河池大化红水河作业时,在乱石堆中拾得,烛台则是父亲于1998年梧州洪水后在长洲的淤泥滩涂拾得。后来,父亲由于急病于三年前去世了。寄信人于2019年把母亲李向红接到南宁同住,在搬家收拾杂物时,看到父亲收藏的这两件藏品,便和母亲一致决定捐赠给家乡的博物馆,这个决定也是父亲生前的想法。
寄信人说,本计划于今年春节进行捐赠,但是由于疫情而搁置了。在祖国71周年华诞之际,特意通过快递包裹的方式进行捐赠,“选择在国庆节,是一份向祖国生日献礼的心意。希望人团圆,物团圆,期盼藏品能找到真正的‘家’。”这饱含着在外梧州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对祖国生日的衷心祝福。
市博物馆初步判断,这两件藏品分别是洒蓝釉瓶式瓷烛台,为清中后期民间用品;元宝钮石权,为晚清民国时期较为常见的日常用具,石权主要在西江流域一带民间使用。
当天,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刻根据快递地址、电话联系捐赠者,给予捐赠者授予捐赠证书。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市博物馆表示,在藏品的来源中,接收社会捐赠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此次的捐赠丰富了市博物馆的馆藏,感谢捐赠者对市博物馆的支持,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向博物馆捐赠,共同投入到地方文化保护和发展中。
(钟锦容/文 何宛娴/摄)
新闻推荐
改善经济运行情况 兜住“三保”支出底线 1月至8月万秀区累计组织税收收入2.59亿元
本报讯“这是我们梳理出来的技改政策指导目录,让我们一起逐个学习、分析……”近段时间以来,万秀区以“挂点领导+服务团队...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