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材
龙圩区龙圩镇的南端,原约六七公里处,有一座名叫大峡头的山峦,经时代的演绎几度“变脸”。当地人以“青松岭”、工业园、交通枢纽等来称呼这片土地,这些称谓的变化述说着大峡头的嬗变。
上世纪40年代,在大峡头的山峦中,有条被雨水长年冲出像大峡谷的沟壑,红土裸露,草木凋零,一派荒凉破败的景象。在山峦中,有条约1000米长、20度的陡坡——“龙骨岭”,却静静卧在山谷之上。因其的顶部是峡谷的最高点,故名大峡头。当时,大峡头处在“上不到天,下不到地”的偏僻之隅。因其险峻,又把原用沙铺设的容(县)苍(梧)公路(后改为玉(林)梧(州)公路)连接贯通。因此,偶尔有零星的汽车和稀少的行人、木车过往,一些歹徒便把此处作为“发财”之地。他们纠集团伙,常把过往商客的货物、钱财洗劫精光,就自然地形成了“抢劫”的代名词。
在新中国成立后,靠大峡头“发财”的匪徒被肃清了。上世纪50年代初,龙圩掀起绿化荒山、保护水土的热潮。于是,群众齐上阵,积极到大峡头种树植绿。上世纪60年代,大峡头由一片红土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绿地,人们便依据其的“面貌”,命名为“青松岭”。
自改革开放后,港澳台同胞和广东等地的有识之士纷纷来大峡头投资办厂,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林立的厂房宽敞明亮、井井有条、树木掩映、生机勃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人们又誉之为工业园。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多条公路、高速、高铁在大峡头经过,先后修建的南(宁)梧(州)二级公路、高速公路、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和苍(梧)郁(南)高速公路,还有广(州)南(宁)高铁和洛(阳)湛(江)铁路在此衔接、交会,构成了南来北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当年荒凉破败的大峡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新闻推荐
唐景成郑文锋课堂上传来朗朗英语读书声。这是一堂外语课?不,这是梧州学院的思政课——双语思政课。自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梧...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