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梧州 今日岑溪 今日苍梧 今日蒙山 今日藤县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今日梧州 > 正文

凡心所向素履往 初心如磐逐梦行 《梧州日报》创刊70周年综述

来源:梧州日报 2020-07-28 10:05   https://www.yybnet.net/

梧州日报社 员工大合照记者 何鎏 摄

本报记者 刘远菁

2020年,《梧州日报》走到了它70岁的时间坐标。这份“古来稀”的报纸,在岁月沉淀中见证了许多变与不变,弥足珍贵。而这份“有故事”的报纸,却又历久弥新,风华正茂。

70年夙兴夜寐,筚路蓝缕。伴随共和国成长的步伐,《梧州日报》走过了一段又一段改革发展征程。

70年披荆斩棘,长风破浪。梧州日报社从“一叶扁舟”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只有一张报纸,而是一个全媒体形态的“媒体矩阵”。

70年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媒体航船不断壮大,但行进轨迹始终如一。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报人的心血和精神力量,《梧州日报》始终迎着时代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的道路。

从“一叶扁舟” 到“媒体矩阵”

1950年1月1日,梧州市北环路7号一间普通楼房里,散发着墨香的《建设日报》创刊号,迎着新年曙光诞生了。

翻阅年份久远的泛黄报纸,每一颗铅字都拨动心弦,往事历历浮现。

中共梧州市委机关报《梧州日报》的前身,是中共梧州市委、梧州地委合办的《建设日报》。《梧州市志·政治卷》记载,《建设日报》为中共梧州市委、梧州地委合办的机关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桂东南地区第一份中共机关报,创刊后随梧州地市分开或合署办公。

1951年1月,《建设日报》改名为《梧州报》,此后数度易名——同年5月改称《梧州日报》,9月改称《梧州工人报》,至1961年改名为《鸳江日报》,后又改称《新梧州报》等;其后从1970年8月至1980年3月停刊了将近10年。20世纪80年代初,《梧州日报》迎来浴火重生的新机——中共梧州市委决定恢复出版这份市委机关报。

谈起《梧州日报》走过的70年发展历程,曾任梧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的曾强不无感慨。在他的记忆中,复刊后,《梧州日报》大抵走过了从四开四版小报到对开八版大报、从伏案挥笔到数字化办公、从委办邮发到自办发行的革命性历程;进入21世纪,报业发展更是按下了“快进键”。

2000年,晚报热潮席卷全国,方兴未艾,梧州日报社准确定位、积极进取,于2000年7月28日创办子报《西江都市报》;及后又创办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以及新闻短信平台;2009年10月28日,创办梧州零距离网站。

2014年,随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成为中国报业发展的主旋律。同年,梧州日报社致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探索,正式推出新闻客户端“新闻梧州”,次年更名为“梧州零距离”。

为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个“全媒体、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全扩展”的一体化平台,在梧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8月,梧州日报社启动“融媒小厨”项目。次年4月,梧州日报社“融媒小厨”正式运行。

如今,在位于梧州市新兴二路125号一幢楼高13层的大楼里,敞亮的梧州日报社融媒体新闻中心,策、采、编、发、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发布”的生产流程,每天都在高效运转,为用户带来更多元的新闻产品和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这个300多平方米的“融媒小厨”新闻中心,是广西报业同行中较早创建的“中央编辑部”,内设融合采编以及融媒产品生产多功能区,是梧州日报社新闻采编和运营管理的指挥中枢。这个全媒体采编指挥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梧州日报社媒体融合迈入纵深发展的广阔征程。

从一张报纸到构筑起一张立体传播网,梧州日报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了一步又一步跃升。

从平面呈现到融媒传播,近几年来,梧州日报社紧跟媒体融合发展浪潮,实施“网络优先”“移动优先”战略,全面布局新媒体产品体系,构建起以《梧州日报》为旗舰,《西江都市报》、梧州零距离网站为基础,“两微一端”等(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阵地的传播矩阵,在新闻生产这一核心领域进行全媒体转型的探索,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形态逐步形成。

日新月异70年。梧州日报社已由单一主报发展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电子屏、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种载体、10多个平台的“媒体矩阵”。如今,这艘航船正稳步快速行进在从“互联网+”到“全媒体+”转型发展的轨道上。以优质内容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一个旗舰加各大平台,驱动梧州日报社大步迈向融合发展的新型媒体集团。

从“纸墨传承” 到“数字传播”

1980年4月1日,《梧州日报》正式复刊。对于这个较具分水岭意义的年份,许多梧州日报人并不陌生。此后,伴随技术的迅猛发展,报业发展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复刊之初,报人几乎是白手起家。”今年85岁的退休报人谭伯辉,曾任梧州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从业生涯长达42年。在他看来,《梧州日报》的奋进历程写满这两个词:艰苦奋斗,敢为人先。

在复刊后那个几乎从零起步的创业阶段,正是凭着艰苦奋斗的韧劲和敢为人先的闯劲,梧州日报人在全区率先实现了自行印报。

其时,报人手里只有市财政部门拨付的5000元筹办经费作为启动资金,甚至连办报的“窝”也没有,只能借用市委宣传部办公楼(旧址位于现和平小区内)。“办报人员只有10多人,自采、自编、自排、自校……出报当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还要在梧州市印刷厂等待拣字、排版,然后校对、看清样,交版印刷,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谭伯辉回忆说。

当时承接报纸印刷的是国有企业梧州市印刷厂。《梧州市志·文化卷》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日报社、梧州工人报社均有印刷车间,报纸自行印刷。1957年后,梧州的报纸改由梧州市印刷厂承印。《梧州日报》复刊初期,还是由梧州市印刷厂承印。

据梧州日报社退休职工郭幸生忆述,在那间60平方米左右的旧楼房,办报人员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而受场地限制,部分工作还要到梧州市印刷厂开展,为此,报社专门安排了一人负责送记者文稿和夜间电讯稿件到市印刷厂报纸班。报纸上的文字要靠拣字工人对着编辑校对后的文稿,从摆着密密麻麻铅字的字架上把字一一拣出来。从事拣字的工人分日夜两班工作,夜班从23时起,直到次日凌晨3时多才下班。

这边,报纸班工人才刚下班;那边,报社的人员就赶到了,每天凌晨4时,报社会派人用木板车把当晚要印刷的《梧州日报》从梧州市印刷厂运回报社机印班开印。梧州市印刷厂厂址位于大东下路大校场附近。由于路途较远,有一次在搬运过程中,铅字版突然散落,影响了正常的出报。也是从那以后,报社开始谋划要成立印刷厂。

经过一番酝酿,时机渐渐成熟。

1982年,报社成立经理部,开始筹办报社印刷厂;1985年2月建成一个临时印报车间,用小高速轮转机不定期使用铅字试印《梧州日报》,同年4月1日全面实现自行印报。

过去,还是沿用铅字技术印刷,报纸是黑白单色,工厂场地由于使用烧铅技术,车间充满臭气,满地油墨。为了上马胶印生产线,1989年,报社从广州日报社印刷厂购买了一台二手JJ201轮转胶印机,以及全套手动照排系统。当年7月1日,梧州日报社开始使用轮转胶印机印刷报纸,成为广西第一家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地市级报社。

1991年,引进北大方正电脑激光照排系统;1993年11月,使用JJ204A卷筒纸双色胶印机印刷;1998年,更富于表现力、更易于操作的排版系统——“维思”,取代原有排版系统;同年年底,梧州日报编辑部局域网组建完成,各部门配备了电脑,编辑自行操作,在电脑上完成版面编排工作……经过几代报人共同努力,如今梧州日报社已实现了高速彩色印刷,报人也真正感受到科技进步给工作带来的便利。

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新闻生产方式的焕然一新。随着单一传播方式不再能够满足多元发展需求,融合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创新发展逐渐成为主流。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善于把握机遇的梧州日报人,依托新技术、新理念、新机制,也对传统新闻生产模式进行了革新。如今,全媒体统筹运作,梧州日报“融媒小厨”作为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已经成为梧州日报社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核心平台。

砥砺奋进70年。从印刷发行到数字分发,技术迭代不断加速,报人们却始终满怀激情与憧憬,让纸墨传承与数字化传播融合并进。

从“单一主业” 到“多元创业”

1984年12月,一幢当时完全称得上“大厦”的报社办公大楼,在位于桂江一桥头的小南路71号落成。

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梧州日报人组织出版了一本带广告性质的专门介绍梧州名牌产品的画册,在梧州乃至广西迈出了开拓广告的第一步,挖到了“第一桶金”,建起了这幢6层高的办公楼。

“梧州日报社在报业经营上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先河。”谭伯辉说,当年,全国媒体的广告业还处于半睡半醒之际,梧州日报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通过画册、灯箱、路牌等多种载体从事广告,建成了这幢“画册大厦”。

“那时候正是歌曲所唱的‘那个春天’,各行各业都春潮涌动。”曾强回忆说,报社的前辈们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率先开拓广告业务。1983年,报社班子起用当时副刊部编辑叶志达组建广告部门,主要开展画册制作及报纸广告业务。当时全国地市报的广告业务尚未起步,梧州日报社的广告经营在当时全国报业可谓是先行一步,经营效益可观。

老一辈梧州日报人善于把握先机,勇于创新和开拓,为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在一代代报人中不断传承光大。

探索活动办报多种形式,多元化经营平台日臻成熟,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力……这些都为进入21世纪后的梧州日报社经营带来众多新气象。近几年来,报业经营更是实现多维发展,积极拓宽合作,创新项目类型,丰富经营方式。

一次又一次勇当弄潮儿,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跨区域融合协作。梧州日报社牵头,联合广东茂名、肇庆、云浮,广西玉林、贺州、贵港等地域相近、经济相仿的城市的报社,组建“报业联盟”,围绕新闻宣传、多元经营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这是梧州日报社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推动传统媒体实现跨区域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如今,报业联盟成员已发展到十三个,成员覆盖区域横跨粤桂琼三省(区)。由联盟报社轮流组版、共同刊发的报业联盟新闻专版,至2020年6月已出版500多期,发行覆盖国土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4500多万。梧州日报社控股的梧州市正向新媒体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广东团队合作拍摄的青少年戒毒题材电影《十九岁,一切会更好》,获得广西当代文学创作工程扶持项目。

——跨行业融合发展。梧州日报社积极探索媒体多元化经营,牢固树立“活动办报、全媒体办活动”经营理念,策划推出了众多影响力较大的报业经营活动,近年来举办的“榜样的力量——梧州地产先锋评选”、六堡茶民间斗茶大赛等活动,都有不俗的影响力。梧州日报社控股的广西军博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经营的梧州军事体育文化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青少年国防教育实训基地。

——跨媒介融合拓展。梧州日报社成立小记者联盟,全力打造少儿素质教育综合实训平台,并开设“小记者研学团”,推动梧州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小记者研学团成员累计已有2200多人;接管主办《西江月》文艺杂志,立足梧州本土,面向西江流域,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阅读品位和需求;成立梧州日报社出版中心,携手出版社、设计公司与书店,承接图书画册出版发行、内部资料策划编印等业务,与有关部门共同策划出版的《喜欢梧州的100个理由》《六堡茶大观》《梧州城演义》等图书已成为宣传梧州的重要渠道。

勇立潮头70年。从“单一主业”到“多元创业”,梧州日报人开放合作的步伐越走越快,报业的“朋友圈”也日益扩大,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媒体变局” 到“不变坚守”

一代人在“铅与火”里淬炼,一代人在“光与电”中蜕变,一代人在“数与网”中逐梦……对于梧州日报人而言,不同的是时代,多元的是工具,丰富的是手段,而相同的是初心和使命。

翻开《梧州日报》每一个时期的报纸,我们都能看到报人从业生涯里的一份成绩单,每一位报人也都有着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集”。这些是他们记录时代变迁、传递政策声音、关注民生百态的最好见证。

从“三贴近”,到“走转改”,再到“四力”建设,报人们始终践行一脉相承的理念。“新闻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敬业奉献的精神是干不好的。”“从来就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记者,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每一刻都是抵达,每一刻又都是出发”……像这样口口相传的“心灵鸡汤”有很多,不仅生动概括了一代代梧州日报人披荆斩棘、只争朝夕的心路历程,也在激励着一代代“后浪”奋勇前行。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媒体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而梧州日报人始终在变与不变中坚守。

在媒体融合这场不容回避的革故鼎新中,梧州日报人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资源要素充分整合,重塑内容生产流程,利用全新传播手段,锐意讲好梧州故事,广泛传播梧州好声音。

2017年2月,梧州“两会”期间,梧州日报社首次试行全媒体平台工作机制,重新定义新闻生产模式,立体传播“两会”声音,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16年与2017年,梧州日报社分别组织编记人员重走“茶船古道”,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茶船古道”寻迹》。其中,2017年推出的《“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采访活动,是梧州媒体首次独立组织开展的大型境外采访活动,也是梧州日报社采用包括视频专题片在内的融媒体方式进行报道的创新尝试,这次境外行采访活动共发布稿件50多期110篇,其中包含视频节目20多集,报道被20多个知名门户网站转发,在全国茶产业界引起高度关注。目前,根据《“茶船古道”寻迹》报道整理的图书《茶船古道》即将出版,将成为梧州市又一本重要的外宣图书。

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梧州日报社推出融媒体作品《与国同梦 奋进梧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运用92个版面、16组视频短片,描绘新中国成立以来梧州曾在全区、全国乃至全世界取得的“第一”的辉煌成就,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梧州日报社旗下“媒体矩阵”同步发力,全天候滚动发布,立体化多元呈现,广覆盖深度开掘,先后推出长图、短视频、直播、H5等多种融媒产品,累计点击量超过5000万。

每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重点题材,梧州日报社都不断推出融媒“大手笔”,打造体现党媒特色的“拳头产品”,只为把党委、政府的声音传播得更广泛、更深远。

璀璨芳华70年。梧州日报诞生、发展、壮大、变革的峥嵘岁月,真实记录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迈进“数与网”、拥抱“云与智”的时代变迁,也全面展现了梧州日报人历经70年岁月洗礼的初心如一。

时代,是最好的见证;未来,是最美的期待。使命光荣的报纸,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党和人民同心。

——我们将恪守党报定位,做党的方针大政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努力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

——我们将坚持新闻立报,努力向高度提升,向深度掘进,向广度拓宽,做优时政报道,深耕评论板块,打响民生品牌,扩大文化园地,以真求美、以质修文;

——我们将探索融合发展,借助“融媒小厨”,努力促进报网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实现内容一体化生产、差异化发布、多平台传播,更多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获取的个性化、精细化需求;

——我们将大胆改革创新,建立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组织架构重组和生产流程再造,实现内容一体化生产、技术一体化支撑、经营一体化统筹……

初心如磐的报人,将守正创新、步履坚定、勇往直前!

新闻推荐

龙圩区:甜蜜事业酿造甜蜜生活

本报梧州讯(记者/梁乾胜实习生/蒋馨颖通讯员/卢焕霞)“这个蜂巢得慢慢拿出来,要轻、要稳……”7月21日,在梧州市龙圩区新地镇...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支干道 亮化提升2020-07-27 06:59
猜你喜欢:
评论:(凡心所向素履往 初心如磐逐梦行 《梧州日报》创刊70周年综述)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