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当天,梧州日报社小记者研学团60组家庭走进市第一污水处理厂。
小记者们认真做笔记。
小记者们了解污水处理吸附模型运作原理。
本报讯 “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自来水经过哪些处理?”“自来水怎样输送到千家万户的?”……7月4日上午,梧州日报社小记者研学团60组家庭走进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一同揭开水的谜团,了解我们身边的水世界。
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当天上午9时,小记者们和家长们齐聚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带着满腹疑问,欢欣雀跃地等待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供水系统,这套系统每日的产量为5万吨。
“你们看,这个池子里的水好浑浊呀。”
“别急,我们慢慢往后走,看看污水是怎么被处理干净的。”工作人员笑着带领小记者们参观了生化池、缺氧区、好氧区等,详细讲解污水从收集到处理净化的工艺流程。并对自来水的水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解说,即取水、沉淀、过滤、消毒、加压等各个自动化生产流程。
“源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这里,我们先投放净化剂进行反应,反应以后形成矾化,结成泥球之后形成大的颗粒,在沉淀池通过自然沉淀,经过排泥进入下一道工序过滤,过滤池通过对细小的颗粒进行截流,让浑浊的水变成清水,在清水池投加消毒剂消毒,这就是成品水,可以等待着水泵加压将水输送到千家万户。”
小记者们边参观边提问。“水是怎样流进千家万户的?”“自来水为什么有时会变浑浊?”“水是添加什么消毒剂进行消毒的呢?”工作人员对小记者的提问一一耐心解答,同时也不忘叮嘱小记者们要从我做起,爱惜水、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源。
认识科学用水的重要性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小记者们来到了科普展示大厅,通过观看宣传片、宣传展板、沙盘等方式,了解了粤海水务企业的文化和科学用水、环保用水的重要性。
“我们使用的都是地表水,从水源地输送来的西江水并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一系列过程,这些经过深度处理后的水再通过埋藏在地下的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小记者们一边听,一边提问,关于自来水的问题得到了一一解答。
“每天只要一拧开水龙头就能流出清澈的自来水,没想到生产水的过程这么复杂。以后一定要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做到科学用水。”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小记者唐易然感叹道。
“可以优先选用肥皂,减少水污染,不乱扔垃圾,珍惜用纸……这都是防治水污染的好法子。”工作人员举例引导道。
“今天的活动不仅孩子收获颇丰,也给我们家长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环保课。”唐易然的妈妈说道。
据悉,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现可预约参观,依托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由生产工艺展示区、污水处理出水展示区、科普展示大厅和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参观通廊构成,面向社会公众、中小学生和政企客户开放。(覃竞仪 文/摄)
新闻推荐
广西梧州市桂南钛业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精四氯化钛生产建设项目(征求意见稿)环境影响后评价信息公告
参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法》的有关规定,现对我公司《广西梧州市桂南钛业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精四氯化钛生产建设...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