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纪荣兰
梧州市城市供水事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是广西城镇供水事业的发祥地、摇篮。几十年来,供水事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无论是供水能力、供水工艺、供水范围,还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上世纪20年代,梧州便开始筹办自来水厂。1922年11月1日,梧州自来水厂正式成立。1933年建成的北山水厂,是广西第一家自来水厂。
昔日,梧州市区自来水厂日供水量为1.5万立方米,供水片区仅限于河东老城区,用户仅912户。如今,梧州粤海江河水务有限公司(前身为梧州市自来水厂,以下简称水务公司)正在运行的自来水厂有北山水厂、富民水厂、三龙水厂,梧州市区日平均用水量为17万~18万立方米,水务公司的富余供水能力已能满足城市供用水的不断增长。
苏炳华1969年年底到梧州市自来水厂工作。“以前在每个街道(如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大中路)居民区密集的地方设置水站,居民都是拿水桶到水站挑水回家。”如今已经退休的苏炳华回忆道。
几十年工作经历,苏炳华见证了梧州自来水厂不断发展的足迹:富民水厂扩容,塘源水厂、龙新水上水厂的建设等。苏炳华说:“1972年富民水厂投产是梧州供水标志性的转折,莲花山、富民、河西、大塘等片区供水终于得到了保障。”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来水生产的消毒方式也在逐步改进,从液氯到现在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制水工艺流程的消毒环节也不断更新改变。
2018年年初,水务公司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下属各水厂的自来水消毒工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购置次氯酸钠消毒储蓄罐、投加设备,并于年内完成消毒工艺改造。这标志着传统的液氯消毒正式退出梧州自来水生产的历史舞台。
“液氯属于重大危险源,同时,该消毒方式的投加方式为人工投加,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而次氯酸钠溶液通过流量控制设备,能够自动调节投加比例,根据实际供水能力进行智能计算,剂量投加更加精准,相较于液氯等其他消毒剂,其安全性更高。”水务公司生产部部长罗迪介绍说。
同年,为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及郊区的饮用水供应结构和确保水质安全、保护水源地,塘源水厂取水点取消,塘源水厂供水范围由北山水厂供给。2018年12月25日,塘源水厂过江管道工程全线通水试运行。该工程敷设岸上供水管道、过江沉管共3575米,其中过江段管道长达860米,是目前广西区内最长的过江沉管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为5万立方米。
2019年4月16日,梧州市三龙水厂取水点上移工程开工。项目工程内容包括将三龙水厂取水头部(近期10万吨/日,预留远期20万吨/日)上移至西江三桥上游约0.35公里处,沿浔江北河河道敷设2根输水管道,直径为1.2米,线路总长4500米(管道共长9000米)。项目计划今年底完成主体工程通水试运行。
2019年5月30日,长洲区平浪村市政供水工程主管线正式通水,该项目供水范围区域日用水量约为4750吨。平浪小学成为村里第一个用上自来水的用户。
此外,富民水厂高压配电改造工程提高了供水机泵保障率;三龙水厂自动化控制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厂区自控能力和调度系统水平。
“梧州粤海江河水务有限公司一直在根据时代的发展对供水设备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助力梧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务公司副总经理刘帅说。
■ 背景资料
1922年11月1日,北山水厂即梧州自来水厂正式成立,该厂从创建到1972年,就是梧州自来水公司的由来。
1972年8月,富民水厂部分投产,日供水量3000立方米,1993年9月,富民水厂完成扩容技改工程,日供水量15万立方米。
1981年年初塘源水厂投产,水厂建设规模为日供水量1.5万立方米。
1992年6月30日,龙新水上水厂正式投产,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
1998年9月8日,三龙水厂建成,龙新水厂归口三龙水厂管理,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的三龙水厂于9月25日竣工投产。
梧州粤海江河水务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梧州市自来水公司。2007年6月,广东粤港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和江河水务有限公司分别按51%和49%的股权比例出资,整体收购梧州市自来水公司企业国有产权,将公司从国有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更名为梧州粤海江河水务有限公司。
公司总设计日供水能力为35.5万立方米,现在线运行北山水厂、富民水厂、三龙水厂,供水范围包括市区并延伸至郊外,东至思扶冲,南达塘源与广东交界处,西延到龙平村,北通旺甫工业园区。供水面积33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用水户开表户数超12万户。
新闻推荐
打击违法违规排查治理隐患 梧州市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本报讯今年以来,梧州市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检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处罚,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市安全生产形...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