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天辉
据《梧州日报》报道,近日,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开设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三个城区及各工业园区也开设了便民自助服务点。此举减少群众到窗口排队次数,同时与线上服务保持紧密的业务联动,充分发挥信息跑腿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
近年来,梧州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全市开展“对标先进、又好又快”活动,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优化营商办事服务环境,对一些不必要证明事项进行大刀阔斧的清理。特别是针对“办证多、办事难”的问题,创新方法、分类施策,积极推动“减证便民”取得扎实成效。
证照做“减法”的背后是老百姓获得感的“加法”。从营商环境到人才政策,从政务服务到行政审批,梧州市瞄准问题、抓住重点,以火热的劲头干出了好的效果。比如,公安部门推出“无人值守”智能服务网上办理身份证、车辆证照(违章处理等业务)、出入境证件等自助服务,建设工程办理实行并联审核办理,大大压缩办理流程时间等便民服务,不少的政务服务、行政审批都可以在网上跨城通办,实现24小时服务“不打烊”。
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要问梧州“减证便民”工作的动力在哪儿?首先是来自认识的转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企业多花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如今,类似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成为共识。其次,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线上申报、线下交件,线下物理集中、线上并联审批,以往跑腿、审核的琐碎流程极大简化。行政服务工作效率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关键是开创未来。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梧州仍大有提升空间;对比国内外先进地区、城市,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仍有不少。无论是改进方法,还是创新手段,梧州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体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要向更精细、更精简、更精准的方向不断前进。能充分考虑不同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主动贴近、靠前服务,及时解决困难,用梧州的温度温情温暖服务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用更精简、更精准的方法、手段、服务企业与百姓,让服务更智慧、群众更满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减证便民”看似是一项专门性改革,实则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目前,这一改革在梧州市初见成效,但办事创业中的“烦心事”还有不少,进一步梳理、发现、消除“奇葩证明”更不能松劲。我们要持续深化改革、加大力度,真正让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办事零跑动”成为常态。
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我们要持续深化改革、加大力度,真正让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办事零跑动”成为常态。
骑楼
漫谈
新闻推荐
交朋友促对接共推梧州发展 全桂寿李杰云在邕会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客商代表
本报南宁讯9月21日,梧州市委书记全桂寿、市长李杰云在南宁会见前来参加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客商代表,就加强各领域...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