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欣鞠 通讯员 李立骞
广场上,歌舞精彩上演;剧院里,粤剧轻音萦绕;书屋中,读者求知若渴;球场上,健儿身影活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梧州市不断完善文体基础设施,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体服务供给水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构建文化服务网络
随着暑假结束,市群众艺术馆一年一度的夏季公益培训班也落下了帷幕。在培训班成果展示活动上,学员们向公众进行了书画作品展览和舞台演出展示,歌舞、粤剧、乐器演奏等精彩纷呈。“这次培训开设了15个类别的培训班,惠及群众600多人。” 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围绕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梧州市依托各级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公益培训、惠民演出、免费开放等活动,增加文化服务供给,推动文化惠民。在元旦、春节、壮族三月三、端午节、国庆节等节日里,文艺演出活动遍布城乡,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艺“大餐”。全年开展的群众文化品牌“激情广场大家乐”群众文化活动,去年参演人员达3.8万人(次),举办活动1070场次,观众约78万人(次)。广西(梧州)粤剧节、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新年音乐会等活动,引进区内外系列精品文艺演出,让群众看到更多高水平的文艺演出。
文化服务网络的形成,得益于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近年来,市文化大厦、市文化展览中心、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场馆实现从无到有,改写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薄弱的历史。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去市博物馆了解增长见识,进剧场欣赏精彩剧目,到影院观看大片,已经成为了不少市民度过快乐时光的生活方式。
每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811.55万元,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推动群众艺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博物馆、纪念馆等77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部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梧州市持续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2009年启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来,已在552个行政村、12个社区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6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年举办文艺活动3511场次,服务群众440.424万人次;举办培训班2044班次,服务群众9.497万人次,举办展览609次、服务群众31.595万人次。
提升公共体育服务
市游泳跳水馆按体育建筑乙级标准进行建设,配备全自动水循环处理系统,是目前梧州市规格最高的专业游泳场馆。9月1日起,该馆在对群众开放训练池的基础上,再度扩大开放范围,将比赛池也纳入其中,为群众开辟了更多的高质量运动健身场所。
市游泳跳水馆比赛池开放,是体育惠民的又一举措。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新建体育场馆,推动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展送服务送设施入社区进乡村,打造群众体育活动品牌,梧州市体育惠民力度不断加大,体育服务遍及城乡。
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市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梧州市相继建设了市中恒体育场、市体育馆、市游泳跳水馆等8个大型体育场馆,大型体育场馆日趋完善。根据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543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为实现“15分钟健身圈”便民体育设施全覆盖,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便利的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群众体育活动方面,梧州市打造了“千村万户”群众体育系列活动、新年迎春系列体育活动、梧州市龙舟大赛、青年运动会和妇女趣味运动会等一批体育传统品牌赛事活动,创办了市民运动会,承办了中国-东盟健身健美邀请赛、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国际性赛事,创造了一个龙舟一小时划行最远距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等。
如今,群众性健身活动如火如荼,每年县级以上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80多项,基层体育比赛1000多场(次),50多万人直接参与,现场观众达100多万人(次),实现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全覆盖,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达到38%以上。
新闻推荐
社会各界参与保护生态意识明显提升 市林业局获“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
本报讯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梧州市林业局“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对梧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给予...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