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梧州 今日岑溪 今日苍梧 今日蒙山 今日藤县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今日梧州 > 正文

寄生茶浓情更浓

来源:梧州日报 2019-04-01 09:07   https://www.yybnet.net/

↑桑寄生

↓寄生茶

寄生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入药的记载最早就见诸于《神农本草经》,叫桑上寄生,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鸟立于上,故曰寄生、寓生、茑木。”当代《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说桑寄生能“除风湿,消肿,清热,祛痰,顺气,止咳。”寄生茶产地遍布大江南北,以往出差外地在中草药店铺偶见有卖,但我对故乡梧州的寄生茶情有独钟。

我最早见识寄生茶是小时候在郊区富民坊二叔婆的家。那时我母亲从城里下放到那里,带着我住在二叔婆处。在住屋的后院,八棵差不多长到二层楼顶高的桑树枝叶繁茂,葱绿摇曳。其中有六棵桑枝上还生出异样的枝叶,二叔婆的女儿阿松姐说那是桑寄生,是鸟儿吃剩的桑葚子粘着鸟粪在桑树枝丫上长出来的,根就伸进桑树枝里吸收养分,长大后剪枝晒干可以当茶喝。那时我觉得大自然太奇妙了。

当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桑树枝及寄生树枝都伸出了新嫩芽。我拿着小铁铲跟在阿松姐身后在桑树周边挖沟槽,将粪水发酵过的塘泥埋进沟槽,阿松姐说施肥后桑树叶和寄生叶会越长越绿,枝干也会越长越粗。我想象着也许有一天我抱不过树干呢。

夏日炎炎,桑花和寄生花争相斗艳,红色带紫的是桑花,而寄生花则显得偏红。入冬,阿松姐将部分收获的带着原树叶子的桑寄生扎成一小捆,碰到挑担下乡收购桑寄生的,就换些点灯的煤油;余下的阿松姐捆成一小扎一小扎的,我帮忙着将捆好的放在簸箕上,待晒干后用竹筐装好,放置在走廊通风阴凉处的木架上。

一天,妈妈腰疼得直不起来,医生把脉后说是腰肌劳损,二叔婆就拿了把桑寄生茶,用闸刀切成一小段放进瓦锅煲,还放了个平时都舍不吃的鸡蛋一起煮。待红酱色的茶汤凉过后,阿松姐便端给我妈和着鸡蛋喝。连饮几天后,妈妈就能下地干活了。阿松姐说那是养生茶,喝了能强身壮体。我因此更崇拜阿松姐了。之后,我就常常往后院跑,抬头看看其余孤零零的两棵桑树有没有小鸟拉屎在树杈粘上种子生出新的寄生树枝来,盼望着下一年冬天收获多些,哪怕多收获一簸箕也好。可惜一直等到第二年春天,妈妈回城安排到学校当老师,我也等不到那另外两棵桑树长出寄生树枝来。阿松姐说,现在大人们敲着面盆,把麻雀当害虫赶走,鸟儿也不敢停在树上了,哪里还有新的寄生树枝。就这样我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富民坊。

十四年后,我已参加工作,偶尔在外地喝到产自故乡梧州的寄生茶,便想起多年未见的阿松姐,很想再见到她。终于在春季的一个早晨我来到了郊区富民坊。二叔婆家近了,但眼前的一切却让我惊呆:斑驳的房门紧锁,满是灰尘;绕道后院,八棵桑树全没了;腐烂的树桩生出了叫不出名字的蘑菇菌类,我曾经帮施肥的周边泥土上长满了齐腰的杂草,草丛里偶尔传来一两声蛤蟆的叫声。我向隔壁的婆婆打听,她告诉我,当年我们离开郊区回城后不久,生产队就动员二叔婆将屋后园的几棵桑树捐献给集体做成木板车手柄,阿松姐为此大哭了一场。二叔婆去世后,阿松姐在菜市场认识了一位广东乡下青年,见投缘,即到大队开了一张结婚介绍信就跟着那个人到广东乡下去了,此后再也没有音讯。我怅然若失地离开富民坊。

时光飞逝,四十多年又过去了。富民坊早已是市区的一部分,那里有一间阿碧姐开的专卖梧州寄生茶的茶馆。又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早上,故地重游,我尝到了久违的桑寄生茶,尽管有淡淡的苦味,但那特有的浓郁木质香气无与伦比,六十年前与阿松姐在一起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如果能再与阿松姐在老家富民坊品茶养生该多好!

令我惊叹的是,阿碧姐的茶馆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氛围。梧州市寄生茶历史文化馆就设在该茶馆,桌上放着各种寄生茶的标本,茶馆墙壁挂满了有关寄生茶的诗、文、书、画,介绍寄生茶历史的作品尤其吸引人,突显梧州作为中国桑寄生茶之乡的历史地位。《长洲人文三百五十年》曾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年),梧州长洲岛进士关广槐献“响水桑寄生”给朝廷太医,治好慈禧太后的病。梧州学院老师苏文龙著的《泗化洲古代史》也记载,明万历年间梧州泗化洲举人陈尧典,在崇祯二年(1629年)任职宗人府经历时,职司“纂修玉牒”,记载皇家家谱、子女等诸事;在崇祯初年献给太医院一批“永宁桑寄生”,作为“妇科良药”给皇家后院御用。有泗化洲下俚歌记载这段历史:“梧州贡品桑寄生,早在明朝献皇庭。尧典职司修玉蝶,皇家事务总关情。皇后生儿要记载,皇妃生女记分明。全凭御医通信息,妇科良药确实灵。”我感叹历史上栽种、制作梧州寄生茶的“二叔婆”和“阿松姐”们的辛勤付出,她们也应该与关广槐、陈尧典等历史人物一样,流芳百世。

阿碧姐茶馆的品种除了有桑寄生外,还有松寄生、枇杷寄生、山楂寄生、棠梨寄生等寄生茶,而且在梧州周边县市都有大量供货来源,经过工厂加工、包装,还打算销往海外。更令我惊异的信息是听老富民坊人说,阿松姐与儿子已从广东投资到这些县市寄生茶林场,打算从八百亩扩充到八千亩。

离开了富民坊后,我想起《诗经·頍弁》中的诗句:“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寄生青蔓天然的攀着树杆,难以割舍。我决意要找到心中仰慕已久的阿松姐,心中默默地背诵着另一首《诗经·湿桑》的名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新闻推荐

经营环境 享受环境 梧州市促进党建与生态环保深度融合

创·发展本报记者余锋通讯员梁玉桥近年来,梧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创建“山清水秀党旗红”党建品牌,大力弘扬“海纳百川,力争上...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寄生茶浓情更浓)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