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圩区凤岭街头挂满春联,年味的气息迎面而来。春联摊主正在为顾客书写春联。←廖冰为街坊邻居义务写春联。
本报记者 卢海燕文/摄
新春之际,人们总是喜欢把来年的愿景寄托在门口前的春联里,除了购买年货、年花之外,买春联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年,距离春节还有半个月,龙圩区凤岭街从小转盘直至大圆塘,整条街都飘扬着淡淡的墨香,走在路上,各种不同大小的红色春联被高高挂了起来,这些春联或是气势的狂草,或是清秀的楷体,或是端庄的隶书,浓浓的年味迎面而来,让人提前感受到了新春佳节的气氛,而其中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还是手写出来的春联。
一张桌子、一沓红纸、几罐墨水,这是每个春联摊档的标配。摊主会根据客人的要求,现场书写春联。记者走到一档全是手写春联的摊档前,摊主正在屏气凝神执笔为客人写春联,这就是何伯。他曾是一名教师,从几年前开始便在这里摆摊位为市民写春联。今年1月21日,他又像往年一样如期“开张”了自己的春联摊位。“从早上八九点开始,一直忙到下午五六点。”何伯说,写春联是要站着的,除了上厕所和吃饭,有时候忙起来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一天下来,确实很疲惫,而且越是临近春节,前来购买春联的顾客就越多,他告诉记者,还有的人跟他提前预订好,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尽管很辛苦,但是得到顾客的认可,是他一直坚持手写春联的动力,“春联是新春过节不可缺少的因素,手写春联更是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何伯如此认为。
市民颜文昌每年都会专门来到春联摊档前,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法先生为自己书写春联。他告诉记者,亲眼看着书法先生一笔一笔地写春联,更加有年味,然后将手写春联张贴自家门上,可以获得一种传统喜庆的满足感。颜文昌表示,现在市面上流行印刷体的春联,花样各异,但是总觉得少了一丝传统的质朴感觉。春节是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手写的春联会显得更加灵动一些,而且每一幅手写的春联都是独一无二,“从小我的父亲便会买手写的春联回家张贴,并告诉我们手写的春联年味十足,于是,买手写的春联的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父辈的痕迹,让他对手写春联情有独钟。
门口的一副大红春联,无论是手写还是印刷,从中都折射出人们对春联的喜爱,对一年美景的回望,对新生活的憧憬。年味中的春联,表面上看是一种习俗,实质上,更多的是贴的是希望,贴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贴的是对来年丰收的憧憬。
贴的是春联,更是新年希望
写的是春联,更是传统文化
在浓浓的年味里,虽然春联只是其中一个元素之一,但是却意义不同寻常。人们对旧岁的感怀,对新年的期盼,都体现在大门上的那一副大红春联之中。
每逢春节前夕,梧州市书法家会员廖冰便会忙中抽暇,不仅乐于参加单位党组织开展的党员义工集中服务活动,深入贫困村、城市社区等为民服务,还乐于为街坊群众义务写春联。
1994年的春节,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廖冰,二十岁出头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从那一年开始就走上街头写春联了。岁月如梭,转眼二十余载。为了惠及更多的群众,每年临近春节前的一个月,廖冰就会批量订购红纸和墨水,他克服寒冷,朝夕必争,利用工作之余,在房间奋笔疾书挥毫泼墨,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里,满地铺“春”,墨味满屋。
寄情笔墨,传承年味。廖冰说,虽然如今街上或超市里有很多印刷的春联供人们购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手写的春联,因为手写的有人气、有生气。为此,他依然坚持手写春联,并将这份坚持养成习惯,把这份厚重和凝思寄托于浓浓的墨香中。
每一幅春联都凝注了书写者的用心,有时还得根据客人的要求构思撰联。在多年写春联中,廖冰也接触很多农村中的佳话故事,如一陈姓人家,爷爷虽去世多年,但留下一副:“天天向上凌云志,步步高升攀桂心” 的春联,这副春联每年贴在楼梯门口,以联励志,鞭策后人。
铭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优良民风家风。通过火红的红纸带去新春的祝福,带着浓墨的情怀,把一副副春联贴到千家万户。每年春节期间,许许多多像廖冰一样的书法爱好者,结合自己对书画艺术的爱好,把自己写的祝词诗句写成对联,或把山水花鸟等字画别出心裁地制作成精致的挂轴年历。如此坚持,筑梦前行,每年都如约而至,从不缺席,向人们传递着一份份特殊的“文化年货”。
新闻推荐
开展专项检查 发布消费提示 食药监部门加强春节餐饮服务监管工作
我们的节日本报讯(记者陈素雅)为让市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1月30日,梧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市集中开展年前餐...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