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新闻 岑溪新闻 苍梧新闻 蒙山新闻 藤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梧州新闻 > 正文

西江畔,有我一方书桌 小记梧州学院教师郑明博士

来源:广西日报 2019-01-30 08:12   https://www.yybnet.net/

梧州学院院长杨奔(右)和郑明交谈,了解其生活、工作、科研状况。郑文锋/摄

本报记者奚振海通讯员郑文锋

在梧州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无法站在三尺讲台为学生授课,但几乎天天出现在实验室答疑解惑;虽然无法站立行走,却是常常坐着轮椅穿梭于家和实验楼之间,潜心科研……

他是该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郑明博士。本身就是一则励志故事的他,2013年吉林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梧州学院工作。他从事优化算法、生物信息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主要对人类复杂疾病基因调控网络深入研究,用计算机方法推导基因间相互作用网络,研究复杂疾病的基因发生机理,寻找靶基因和作用于靶基因的药物。如今,他主持研究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20多篇,其中SCI期刊论文5篇,EI论文8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4篇。

A与轮椅为伴的优秀生

10岁那年的一次意外受伤,改变了郑明的人生轨迹。意外事故导致他胸四脊髓神经受到断裂性损伤,造成下肢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休学两年后,郑明重新回到校园。他有一个信念——要靠脑袋养活自己。尽管在学校里、社会上,不时有人投来不友好的眼光,但这更激励他加倍努力学习。他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

“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现实就要面对现实。”郑明说。在吉林大学,身体残疾的郑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备加关注,而他的优秀更是让大家刮目相看。本科期间,他7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为吉林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期间,他用自己熟识的计算机知识,主持吉林大学两个创新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提前完成了博士论文。到梧州工作后,他于2015年10月在吉林大学开展博士后进站研究工作,并于2018年10月顺利出站。

说起这些足以让普通人仰望的成绩,郑明很谦逊、平和:“我不是天才。我的成绩取得,全靠日复一日的努力。”

B西江边上安放书桌

尽管成绩优异,但郑明的求职之路并不顺利,递出去的简历,一次次石沉大海。多次失望后他反倒看开了,豁达起来:“只要有一个地方可以为我提供科研平台,无论在哪我都愿意去。”郑明说。

2013年8月,经历了多次求职失败的他“游走”于远赴东北几大高校召开广西紧缺人才招聘会的会场,他给每一家招聘单位都投上了自己的简历。

有心人,天不负。梧州学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学校愿意给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有志者一个平台,请他负责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秘书工作,其余的时间里他可以专心地做科研,并为他提供编制。

从吉林长春到梧州,3000多公里,48个小时的车程。郑明和母亲带着17个包装箱,把家搬到了西江边上。

他和母亲到达梧州火车站时,已是晚上11点多。“郑博士!你一路辛苦了,我们上车吧。”他和母亲循声望去,看到学校派来接站的老师,这让本来打算在火车站将就一晚的母子俩感动不已。

“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感激,感激梧州学院愿意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给我,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潜心科研。”郑明说。

谈起学院引进郑明博士时,该院党委书记唐平秋说:“人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对愿意来梧州学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将在各方面提供保障,努力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为了能让郑明博士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梧州学院在学生宿舍一楼腾出两个房间,给郑明作为临时住宿和工作的地方。“进屋就见新铺的地砖,新粉刷的墙,新修的灶台……看来学校为我们做了很多。”郑明的母亲孙桂荣谈到。学校还在有阶梯的地方为郑明修缮了无障碍设施通道,方便郑明出行。

4年多来,学校没有过多去打搅郑明,让他在校园里安静地做学问,搞科研。“这是我想要的氛围。只要有单位愿意接收我,就是对我最大的公平。”郑明说。

C潜心科研感恩关爱

梧州教育资源匮乏,郑明有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学术上的孤独。“既然梧州学院选择了我,我就不能让学校失望。”郑明说。

2014年至今,来校4年多,郑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申报的项目“基于引力场算法的人类复杂疾病基因调控网络构建与分析”和“用计算方法构建全基因组关联复杂疾病基因调控网络”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类复杂疾病基因调控网络的计算机方法构建与分析研究”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此外,项目“引力场算法的改进及其在物流分析的应用研究”获得广西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物流配送路径选择问题的引力场算法方案研究”项目获得梧州学院重大项目立项。

郑明不仅在项目上做得有声有色,他还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指导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

“有时我们的项目临时遇到问题,在网上交流会到凌晨一两点,直到解决为止。”郑明的学生李良学谈到,“有一天早上,天挺冷,还下着雨,尽管郑老师身体不方便也还是准时来实验室指导,很让我们感动。”

“我是在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挫折后,才变得越来越淡然,越来越看得开。”郑明说。在他的身上早已看不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满满的正能量,而这份坦然和正能量不仅支撑着他,还感染着周围的人。

如今,郑明不仅在梧州收获了事业,还成了家,女儿在2017年降生了。

他说:“哪里有亲人,哪里就是我的家,我的父母、妻子和女儿在这,这就是我的家……”

新闻推荐

带着爱心单位准备的慰问品,梧州市皮肤病防治医院的医护人员来到麻风村,给村中仅剩的两位老人送上新春的问候 水长流 情常在

本报记者谢韵实习生邱宜1月28日清晨,在薄雾环绕的思良江上,一艘小木舟划破平静的江面,向江边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子”...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藏在年糕里的年味2019-01-29 15:07
猜你喜欢:
文艺活动添年味2019-01-29 15:07
评论:(西江畔,有我一方书桌 小记梧州学院教师郑明博士)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