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元冬通讯员梁金丽
螺母螺杆看一眼就知道尺寸,扳手一摸上手就知道适不适用,电力设备运行状况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否正常——这些都是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梧州供电局变电检修班副班长黄敬侠的“绝活”,同事们都称呼他为“光明侠”。从2010年进入供电部门工作,黄敬侠凭借一股钻劲和韧劲,迅速成长为梧州市电力检修领域的“领头羊”。
作为一名“80后”检修技师,黄敬侠最为同事所津津乐道的,是他可以“闻声辨故障”。2014年,在梧州市区,同类型ZN12-12型10kV断路器发生不明原因的越级跳闸事件,因为找不到故障原因,维修人员都束手无策。
了解到情况后,黄敬侠在检修间潜心开始了不分昼夜的试验,通过不停地操作断路器分合,数十次细听断路器分合的声音和弹簧储能的声音,最终排查出故障原因是因为断路器储能弹簧拉力变小,导致分合闸不完全而造成越级跳闸。
判断出故障点以后,黄敬侠马不停蹄地编写出30多页的整改依据供大家参考,并相继排查了80台此类设备,最终发现有16台存在此类隐患。后来,经过维修人员的努力,这些设备的故障得以排除,有效保证了客户的用电可靠性。
在工作上,黄敬侠对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他统计分析了梧州供电局从2004年至2015年以来所有隔离开关的缺陷,发现发热问题缺陷占隔离开关所有缺陷的比例最高,其中GW4型号最多。在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测量,他终于研发出双回路型隔离开关触头,使隔离开关直流电阻大幅降低,杜绝了发热隐患。
针对汕头正超小车储能接触器常年吸合引发的紧急缺陷,他创新性地进行回路改造,彻底杜绝了这一隐患,其改造方法在全南方电网五省区推广。
多年的工作积累,使得黄敬侠个人创新成果中有7项获得地市级职工创新一、二、三等奖及技师协会二等奖。除了获得各项奖状外,他还拥有专利15项,在国家级和省部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
“我只是想为电力行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我只是电力事业中的一颗螺丝钉,我也要竭尽全力钉得更紧!”黄敬侠说。
新闻推荐
《十九岁,一切会更好》在梧开机 为国内首部青少年禁毒教育题材电影
本报讯(记者肖旻泰通讯员黎海平)11月28日,由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东莞市晟景传媒有限公司和梧州市正向新媒体投资管理有...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